3月27日,朋友圈传出“信达单抗被劝退”的消息。今天经E药经理人从可靠渠道确认,信达生物的确在2018年2月底左右主动撤回其PD-1单抗产品的上市申请,目前正在补充材料中,可能很快再次提交。
2017年12月13日,信达生物向CFDA提交其PD-1单抗品种信迪单抗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适应证为霍奇金淋巴瘤。几乎紧随BMS PD-1单抗品种Opdivo的上市申请时间。BMS于2017年11月2日提交该品种上市申请。这也让信达生物成为国内提请PD-1单抗上市的第一家本土创新药企。
1“过段时间会看到结果”
E药经理人就该品种撤销上市申请一事向信达生物求证,提出三个问题:“1.信迪单抗需要提交的补充材料主要是哪方面?信达多久会准备好并提交?2.该品种的上市预期是否发生变化?该品种的经历是否会影响信达其他品种的申报进程?3.信达现在希望外界如何看待这件事情?”信达对外关系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目前不便对产品发表回应,有进展我们会第一时间给您反馈”。
对此事了解人士向E药经理人表示,信达与CDE进行过多轮沟通,最后主动决定撤回,补充材料后再进行申请,属于正常程序,应该理性看待,而且“好像又要申报了”。
上市申请的提交让信达的这个PD-1品种成为本轮中国新药热中距离终点最近的一个。这自然引来了信迪单抗注射液这一个品种的高密度关注。
关注点之一就在于信迪单抗注射液在临床试验阶段到上市申请阶段的“快”。根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显示,自2016年1月25日CDE承办信达生物提交的临床申请之后,2016年8月17日该品种获批临床,项目名称为IBI308。截至2017年12月13日,信迪单抗注射液进入特殊品种审评通道之后,从提交临床申请到提交上市申请,前后共用了1年11个月零9天。
2017年12月21日,信达生物在公司官方微信上贴出《关于PD-1药物临床进展的声明》,作为针对因为进展快而被怀疑临床质量的回应。
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工作人员表示,补充资料主要集中在药理、毒理、临床这三大方面,要补充多少得看具体情况,“可能是一张表格,也可能要更多”。资料补充、CDE审评,这个过程的时间长短很难预测。
在等待上述回复期间,E药经理人尝试直接联系信达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俞德超,咨询有关主动撤回事宜。俞德超并没有直接回避,他回复道:“谢谢关心和支持,过段时间您会看到结果的”。
有一个有用信息可以帮助理解信达决定补充材料之后再次申请的这一动作。2018年1月15日,CDE网站挂出一则新闻,介绍“召开抗PD-1/PD-L1单抗申报资料要求专题研讨会”情况。新闻稿中介绍道:为了“以科学为基础、以患者为核心”的理念引导创新药物的研发,加快临床急需药品的上市,药审中心针对目前抗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研发最为活跃的品种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于2018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了申报资料要求的专题研讨会。
会议由CDE主任许嘉齐主持,邀请了目前已开展临床试验的部分国内企业代表以及不同瘤种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和相关领域临床专家。药审中心肿瘤适应症团队相关成员也参加了会议。
这次专题研讨会的目的就在于:以目前研究进展较快的抗PD-1单抗为案例,就研发中的问题和申报资料的准备,通过企业、临床专家和审评团队进行讨论,从而形成该类产品的申报资料基本要求。同时,新闻稿还提出:为保证技术审评的科学高效、公平公正和公开,后续CDE将会对外公布该基本要求,供同类药品的研发和申报资料准备参考。
2光环与压力
自2015年药审改革以来,中国原创新药终于等来了政策,拿到了资本,引来了人才。所以在万事俱备之后,只欠新药。信达生物是当下“本土创新热潮”中的代表企业之一,不过其受到的外界关注度和资本认可度非同期企业可比。
来自企查查APP截图
因为俞德超和他的信达生物满足了这轮中国原创新药的几乎所有期待:海归明星科学家创建、锁定被认为中国第一次有机会与全球同场竞争的生物药领域、多次将自己的新药权益授权给跨国药企、众多国内外投资机构加持。
抛开光环与情怀,只看关于信达生物的几个事实:
2015年3月及10月,信达分两次与礼来达成六个化合物分子的开发战略合作,首付款及里程碑总金额为33亿美元,为史上。在2017年E药经理人杂志科学家专刊第一辑中,俞德超曾向E药经理人介绍,在与礼来合作的“六个分子中有五个均为信达自主研发”。
2016年11月29日,信达完成D轮融资,金额为2.62 亿美元,约合17亿元人民币,为中国生物药领域融资金额。
成立7年,信达生物的产品线覆盖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四大疾病领域,共13个新药品种,产业化基地中已有两条1000L的生产线建成并通过审计。
信达生物是在相应领域火力全开的,压力当然也会如影随形。新药研发的风险压力、资本对于投资标的的回报压力、高曝光度之下的舆论压力,每一个都能让任何一家企业如履薄冰。
在上述公开声明中的最后一条,信达生物措辞严厉,保留对“任何别有用心的人”使用法律武器的权利。这几乎是前所未见的。一方面,这说明信达生物对自己的研发有充足的自信;另一方面,也让外界第一次感觉到,这家头顶闪耀光环的本土创新药企的些许紧张和焦虑。
在此前与一位业内人士的交流中,对方像E药经理人表达过一个担忧,大意是,他认为新药研发的失败概率不会是因为在中国就发生改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面对本土新药的挫折,甚至失败,是否所有参与方都做好了接受的准备。信达新药的风吹草动所引起的巨大情绪或许说明,眼下,面对中国新药潮中开始露头的先行者,大家似乎都还在适应和准备当中。
不过,无论是商业,还是科学,成败与否只看结果。中国的本土创新药和它们背后的创造们也不会例外。
目前提交上市申请的PD-1/PD-L1,除信达生物和BMS以外,还有另外两家: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JS001)以及默沙东的Keytruda。西南证券研报显示,国内PD-1/PD-L1抗体药在研的企业超过10家,其中进展较快的企业还有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
所以,到底谁会成为中国PD-1第一家获批上市的企业?我们拭目以待。当创新药真正在中国成为常态之后,也许当下的很多情绪便都烟消云散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