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健康报》上了解到,安徽省从2018年1月在全国创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试点工作。
首批10个试点县半年以来,形成“居民健康水平得提升、医生收入公平有保障、政府资金投入能问效”的三赢成果,该举措预计2018年年底在全省推开。安徽省历来是医改的先锋,医共体已经被列为国务院肯定的医改主要模式之一,在强基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两卡制”作为公卫工作的一个创举必将令人瞩目。
公卫工作量大,任务重,人手少,经费发放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不足,因此难以完成。公卫造假备受诟病,虽然每年甚至每季度层层考核,但是难以破解困境。
那么“两卡制”的推出是否就是解决当前公卫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灵丹妙药呢?
1.两卡制促进实现多劳多得
从报道来看,两卡制确实有很多优点和亮点。比如“两卡制”的实施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3个转变:
即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资金分配标准由按常住人口数量向按实际工作量转变;考核工作方式由现场人工检查为主向系统数据分析为主转变。
居民可以通过系统选择不同的医生接受服务,促进基层卫生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试点县区通过信息系统对每家机构、每位医生提供服务工作量均能记录、统计以及追溯,为年终分配经费提供精准依据,保证分配的公平、公开。同时分配依据全部可查询,也限度保证分配的公开。
确保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买”到了居民的健康改善结果,充分调动了基层卫生人员积极性,还有效解决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服务不深入、健康数据准确性不高、慢病管理低水平、健康数据信息化以及使用率偏低的一些主要问题。
站在乡村医生角度考虑,乡村医生们也表示支持两卡制的多劳多得,不劳不得,让群众接受真实服务,可以杜绝乡镇卫生院的人情考核,实际工作中还能减少纸质化的繁琐。
2.两卡制并不能杜绝造假,还需进一步完善
从报道看“两卡制”优点很多,但是任何措施都是在改革中前进,两卡制的实行要突破原来的公卫工作考核方式,自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公卫经费分配问题,按照国家卫健委的模式,每年是按照常住人口预拨公卫资金给乡村医生,年终考核后根据成绩再发放余下资金。
两卡制让流动人口也能随时随地享受公卫服务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资金发放必然与传统拨付方式相冲突。
公卫造假问题,从报道看两卡制要求居民接受服务后,通过身份证、健康卡或人脸识别等方式(“认证卡”)在系统内确认服务真实性。
这是为了克服以往公卫工作造假,纸面上、电脑上完成而实际工作没做。但是到底哪种方式适合居民确认值得考虑。
身份证和健康卡并不能防止造假,开展公卫工作的人员可以采取收集身份证和健康卡方式完成任务;人脸识别目前硬件不一定具备,即使硬件具备了婴幼儿也难以开展人脸识别。
两卡制的最终普及应该是对开展公卫人员的普及,不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可以开展公卫工作,具备条件的个体诊所、民营医疗机构也可以开展,多劳多得,以优质服务赢得居民信赖。
但是从报道看还是基于原来的公卫人员、原班人马。还只是在本村范围内工作,在公卫量大任务重情况下,未必有足够的积极性。
慢病管理、重精管理这类特殊人群必须有相对固定的公卫人员来管理相对应数量的群体,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但是假若这类人员这个月在张医生那里管理,下个月又跑到隔壁村李医生那里管理,自然很难达到持续有效的管理。两卡制需要考虑潜在的问题还很多。
3.公卫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在于建立合理激励机制
从以上分析看,两卡制在公卫管理工作中有突破,有亮点。“两卡制”的初衷应该是防止造假,细化公卫任务,合理发放公卫经费。
从目前条件看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是起到公卫考核和量化作用,还必须是在原班人马中对各自管理的对象开展工作,才有可能起到促进作用。目前尚不能做到让所有的基层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医疗机构、个体诊所)都能参与。
解决公卫工作的根本问题就在于需要有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大家都积极主动去参与。
假若还是只想着去怎样考核和监督基层公卫人员干活,而公卫经费还是不足以让基层公卫人员去专心工作,那么无论考核方案这多么细致多么严厉,工作仍然难以开展好。
总之,我们期待安徽首创的公卫“两卡制”这一全新的方式能够对公卫工作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在实行中不断完善,真正激励大家去努力做好公卫工作!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