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很多时候,摇篮曲、婴儿床或者大人臂弯里的轻轻摇曳,似乎是婴儿入睡的“标配”。这种节律更能让宝宝们安静、入眠。1月24日,《Current Biology》期刊连发两篇文章,证实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小鼠,轻度摇摆都有助于改善睡眠。更惊喜的是,这一摇晃还可以促进睡眠期间的记忆巩固。
晃着睡,更踏实
瑞士日内瓦大学的Laurence Bayer表示,摇晃会让志愿者更快地入睡,且睡眠时间更长、夜间觉醒次数较少。早前,Laurence Bayer和团队已经表明,在45分钟的午睡期间,轻微的持续摇摆(0.25 Hz)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入睡并且睡得更好。在这项新研究中,他们试图探讨“摇摆对于夜间睡眠以及相关脑电波”的影响。他们共招募了18位健康的年轻人(没有睡眠障碍),让他们在实验室“睡了3晚”:
第一晚,目的是让他们习惯在实验室睡觉;第二晚,他们睡在轻轻摇摆的床上(0.25 Hz的横向运动);第三晚,睡在固定的床上(不摇摆)。数据显示,参与者们在摇摆的床上睡得更快。而且,一旦睡着了,他们进入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NREM)的时间更长,睡得更深,醒来的次数更少。
晃着睡,有助于巩固记忆
为了评估摇晃入睡对于记忆的影响,参与者会记忆单词。结果发现,在摇晃中睡觉,醒来后参与者的单词测试完成地更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有节律的摇摆会影响睡眠时的大脑波动(brain oscillations)。
具体而言,持续的摇摆运动会引发一个特定的大脑波动,有助于同步丘脑-皮质网络中的神经活动,在睡眠和记忆巩固中发挥重要作用。来自瑞士洛桑大学的Paul Franken团队发现,除了人,小鼠同样“热爱”摇晃着睡觉。
他们发现,小鼠最适宜的摇摆频率比人类快4倍(即1.0Hz)。这样的摇晃节奏,有助于小鼠更快地入眠,且增加了它们的睡觉时间(延长了12%)。但是,小鼠没有显示出更深入睡眠的证据。
研究团队怀疑,摇摆对睡眠的影响与前庭系统的节律性刺激有关。前庭系统位于内耳中,负责平衡感、空间感知。研究结果也证实确实有关联,因为缺乏正常功能的前庭器官的小鼠,摇摆入睡对于它们并没有益处。
总而言之,这两篇最新研究为“摇摆影响睡眠”的神经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为开发治疗失眠、情绪障碍、睡眠不佳和记忆障碍等疾病的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点击下图,预登记观展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