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51岁的魏淑琴被诊断为淋巴癌时,她的世界几近崩塌。一想到癌症有可能让她无法再陪伴自己的儿子和老公,巨大的恐惧如影随形。
恐惧也带来了巨大的勇气,她开始积极与癌症抗争。
化疗带给她强烈的副作用,而且一次化疗就要花费掉魏淑琴一年的收入。即便如此,她也愿意配合治疗。“我对自己讲,要坚持,要跟癌症病魔做斗争。为了生活,为了儿子,为了老公,肯定要去争取的。”
她的故事并非特例
魏淑琴并不孤单。
根据美国癌症学会官方期刊发表的《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2018年全球将有大约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中国新增数字最多,占380万例,死亡病例数占229.6万例。
“目前很多癌症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在内,除了副作用大之外,还有不够精确的问题。而新兴的治疗手段则更加精准、安全,可以像精确制导导 弹一样瞄准癌细胞进行治疗。”淡马锡生命科学投资部执行总经理邱思博士说。
许许多多的癌症患者都在经历化疗的副作用,也都在承受巨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坚持与癌症抗争。魏淑琴一次化疗的费用近三万元人民币,这对于像她一样的普通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统计数据是冰冷的,然而每一个患者的生命是鲜活的,他们对更有效、副作用更少、更能负担得起的治疗方式的需求从未如此强烈。
希望,正在中国萌发。
政策环境促进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
为了改善医疗和降低治疗成本,中国政府制定了多项政策法规,鼓励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其中,“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健康科技创新。
前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科学家何如意在谈起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时,表示:“从2015年开始,中国医药总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文件,可能有几百个,可以说是做了全面的改革,在各个领域、各个专业都做了很多的改变。”
“比如说,近年来很多靶向药物,尤其是免疫靶向药物,得到加速批准,中国的老百姓会更容易地获得这种新的治疗模式,改变只有细胞毒杀伤(比如化疗)的这种最传统的治疗模式。”——何如意博士
在去年召开的中国肿瘤学大会上,诸多中国医学界专家均表示,通过精准医疗治疗癌症,既是挑战,也是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中国自2018年以来将十余种包括精准治疗药物在内的抗癌药纳入医保,大幅降低了癌症患者的经济压力。
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博士回忆道,“当时(2010年)我们成立百济神州的时候,没有想到中国能出台如此重大的,对新药研发利好的改革。百济神州很幸运受益于改革的红利,公司得到快速的发展。”
寻找下一代癌症治疗方案
“我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我们希望通过投资让更多的患者在合适的时间,以合理的费用,得到适合的治疗。”—— 邱思
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制药这样的公司,正是致力于研发让更多像魏淑琴一样的患者能够负担得起的、更精准的、副作用更少的癌症治疗方案。
百济神州专注于治疗癌症的创新型分子靶向和肿瘤免疫药物的开发和商业化。“在我们的产品管线中,有两个产品的临床试验完全结束,已递交了新药申请。” 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博士表示。
今年2月,信达生物宣布PD-1单抗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正式上市,用于治疗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我们做的每种生物药,不仅质量跟国际一样,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能买得起。我们提高开发效率、缩短开发时间,扩大产业规模,这样有利于我们控制成本。如果进入医保,价格还可能再降一些。我相信届时大多数中国的老百姓,将有能力去负担得起这个药,”信达生物制药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俞德超博士补充道。
另外,王晓东博士也表示,“药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相对于研发成本,应该是不大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生产和销售方面少赚一点钱。这样的话,更多的人能吃上药,同样可以让我们有足够的资金,进一步支持研发,改善有病无药的情况。”
对投资与回报的衡量
“做药跟别的行业有一个的区别,在国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双十理论”,是说一般花十亿美金、十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做出一个药,还有可能不成功。所以可想而知,在投资标的物很多的时候,投到创新药领域的资金并不多。所以这个行业,要非常有定力、有情怀的人才愿意投。”俞德超博士分享道。
作为积极投资者,淡马锡投资于新兴发展趋势,比如更长的寿命。邱思解释说,“我们能为走在健康领域前沿的创新企业提供耐心资本,并帮助这类公司从初创企业逐渐成长为区域乃至全球的龙头企业。”
“在期待取得长期投资回报的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投资帮助塑造一个更健康的美好未来。”——邱思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