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财务部“穿透式”财务检查的开展,可以将医药企业上下游及关联企业全面穿透,药企成本、费用和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都在金税三期体系下表露无遗。
对于CSO企业而言,在面临仿制药带量采购全面覆盖,重点监控用药目录限制使用,西医限制中药处方后,CSO可控操作的产品已经逐渐减少。那么CSO选择产品应该避免怎样的坑呢?
一、现金流断裂的坑
两票制后CSO企业所面临的的问题就是回款问题,即CSO完成了任务量之后,生产厂家能否按时将推广费用付给CSO。
这里面涉及的有几块内容,一是CSO的服务计算和结算方式,二是CSO给生产厂家的票据方式,三是医院的回款,四是生产企业的内部管控体系。
CSO的服务计算和结算方式与当时和生产企业签署的推广协议有关,统计方式通常以医院采购量为准。推广费名下可以罗列的咨询费和会务费预计需要有实际的报告,场地租赁、人员参加和活动照片。从业务真实性出发,剩下不能罗列的就只能是推广人员的劳务费用。
医院的回款和生产企业的内部管控体系都决定了回款是否及时。CSO企业近期为了避免踩上回款的雷,有的代理商回到底价代理的方式。
二、产品竞争大的赛道坑
从仿制药带量采购第一批的结果可以看出,如果产品竞争激烈,那么价格比较低,没有利润空间也就没有CSO什么事情了。特别是仿制药带量采购将向全国推进,这意味着此前的试点区域和非试点区域的价差将不复存在。
所以CSO选择产品首先要避过可能通过3家一致性评价的产品的坑。除了第一批的中选价格低于1元的产品以外,还需要看日本和美国的价格是多少,这或许就是该产品的的“底部”价格。
仿制药带量采购的竞争主要是以规格作为主体,那么目前规格超过3家的产品共有12个,其中****竞争最为激烈,非常有可能会重现去年氨氯地平的低价。
三、临床阶段产品的坑
鉴于国内研发项目成本或进口引进产品的费用越来越贵,于是不少项目开始了众筹模式,各地CSO众筹或者一家CSO出临床费用以获得产品的销售权益。这类项目通常耗时比较久,除了临床试验比较久还有国内的药品审评的速度也要排队。常常会出现项目立项的时候才1-2家竞争产品在报临床,到项目做完临床试验发现前面十几家报产了。
如何避坑?首先可以去欧美日看看此产品的竞争情况,如果一个产品已上市的都十几家企业了,说明该产品是“大路货”,没有技术门槛,很容易就上市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其次打听一下是不是每个CRO手里都有这个项目,根据CRO一个项目重复做重复卖的习惯,这类产品也很快“烂大街”了。
也看看注册前列的产品有无仿制药带量采购低价中标的厂家,如果有,那么请准备做好价格战的准备。
最后,还要看看项目资料,千万别放参比制剂选错的这种常识性错误,这等于整个项目白做了。也谨防一些“四不像”的项目,例如原研上市了片剂和口崩片,然后CRO做了个分散片,参比制剂却选择了片剂,没做逆向工程研究就随意改辅料,借鉴了口崩片快速溶解的特性,剂型外观像口崩片,但是资料的药学研究只做了和片剂对比。最后体外四条曲线和原研片剂也不一致。那么这类项目投了还不如重新老老实实做一个仿制药。
这类的项目风险还往往出现在一些剂型傻傻分不清的,例如透皮吸收制剂系列的贴剂、凝胶贴膏、贴膏剂,吸入剂的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还有用药途径是鼻喷还是口喷。提前查阅药典,分清剂型。
小结
仿制药进入微利时代,产品利润其实都已经算得明明白白,合规后CSO的收入直降15%~17%。CSO优先选择产品,也更倾向于长线、容易开发、现金流好的产品。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