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公布《北京市关于调整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报销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表示自2020年1月1日起,352种药品因临床价值不高、副作用大、容易被滥用等原因被调出北京市医保目录。同时,将增加297种药品,涉及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
事实上,北京并不是特例,近期以来已经有多个省份将大批药物调出了本地的医保目录。如12月13日,湖南省医保局与人社厅联合下发通知,将逐年消化原省增补医保药品,优先剔除头批国家重点监控目录品种、调出已进入国家药品目录中的本省原目录品种后,归类为“消化期内药品部分”,这部分品种将按照国家规定在三年内逐年消化,清理出医保范围。所涉品种共404个,其中212个西药,192个中成药。
12月17日,四川医保局发布通知,2020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国家药品目录》,275个西药、71个中成药被移出四川省医保目录。文件明确,省级增补目录已纳入《国家药品目录》的,按照国家规定执行;未纳入的,暂按原规定执行,并在3年内逐步消化;《国家药品目录》删除的品种不再执行。
其实,为更好地进行统筹药价。此前,国家医保局就已经明确取消了医保目录的地方增补权限:各地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以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对于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消化过程中,各省应优先将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药品调整出支付范围。因此,才有了现在多个省份大批药品被调出的现象。
实际上,国家设置三年的缓冲期,目的主要是让出去的还有机会在进来,只要符合基药目录标准的,做好二次研发、循证医学等,还是可以再次进入医保的。国家改革的目的是让医保基金用在刀刃上,不是为了把部分企业打死。
对此,业内也表示,不紧急、不重要、辅助的临床疗效不明确、对患者费用的影响有限的品种,被先调出,将是未来政策趋势。但如果在三年内省增补品种还是没能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对于药企来说就会比较危险了。
从目前来看,医保局通过4+7带量采购,让原研药失去超国民待遇;另一方面,又通过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和禁止地方增补医保品种,堵住了部分品种“曲线救国”的途径。实际上就已经十分明确的表示了对于未来药品发展方向的态度,就是要让企业做有价值的,有创新性的产品;企业只有拥抱国家的政策,该做一致性评价做一致性评价,该做创新做创新,才能从竞争中胜出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