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布格替尼与克唑替尼头对头比较一线治疗ALK+ NSCLC的ALTA-1L研究(NCT02737501)的第二次中期分析结果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布格替尼(Brigatinib)作为二代ALK抑制剂,在今年已被批准进入ALK+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为ALK+NSCLC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
布格替尼(Brigatinib)
布格替尼(Brigatinib)是由Ariad公司开发的ALK+EGFR双抑制剂,2014年,针对crizotinib耐药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获FDA破性疗法认定。2016年4月,FDA又授予布格替尼(brigatinib)治疗ALK阳性、ROS1阳性或 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孤儿药地位。2017年2月,武田制药以52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Ariad公司,brigatinib成为武田制药实体肿瘤产品线的重要成员,丰富了武田制药收购千禧制药后的肿瘤产品线。2017年4月28日,FDA加速批准布格替尼(brigatinib)上市,作为二线用药用于治疗ALK阳性克唑替尼治疗进展或不可耐受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2020年5月23日,武田制药(Takeda)宣布,FDA批准其ALK抑制剂布格替尼(brigatinib),作为一种单药疗法,一线治疗ALK+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此次批准扩大了布格替尼(brigatinib)当前的适应症,进入了一线治疗领域。今年4月初,欧盟已经在FDA之前批准布格替尼一线治疗先前没有接受过ALK抑制剂的ALK+NSCLC成人患者。
此前报道,布格替尼(Brigatinib)是目前唯一可同时靶向EGFR和ALK靶点的靶向药;并且细胞和临床研究证实,布格替尼可以克服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osimertinib)C797S突变耐药,有机会被开发为四代EGFR抑制剂。如今,布格替尼又成为ALK一线药物,可以预见其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
ALTA-1L中期分析结果
ALTA-1L研究本次更新的是中期分析结果,目前研究增加了14个月的随访时间,PFS事件发生的成熟度达到了75%。经过延长随访时间,BIRC评估的布格替尼组中位PFS达到24个月,而克唑替尼组为11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51%(HR=0.49,P<0.0001)。布格替尼组2年PFS率为48%,克唑替尼组为26%。研究者评估的两组中位PFS分别是29.4个月vs 9.2个月。以上数据表明,在延长随访时间后,布格替尼依然保持优势。
图一 BIRC(A)和研究者(B)评估的ITT人群的PFS[1]
客观缓解率(ORR)方面,布格替尼组达到了74%,优于克唑替尼的62%。缓解持续时间(DoR)方面,克唑替尼组是13.8个月,布格替尼组还未达到研究时间。两组的2年总缓解率方面,布格替尼51% vs克唑替尼30%。总生存时间(OS)数据目前还未成熟,仍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来得出结果。但是现有的数据表明,布格替尼组的2年生存率为76%,略高于克唑替尼组的74%。通过对比两组的有效率情况、PFS以及OS,可以说布格替尼完胜克唑替尼。
由于ALK+ NSCLC患者和其他类型肺癌患者相比,OS明显延长。因此,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保护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布格替尼组针对颅内转移病灶的客观缓解率(iORR)是78%,克唑替尼组仅为26%。针对颅内转移病灶的缓解持续时间(iDoR),布格替尼组目前还没达到,而克唑替尼组是9.2个月。颅内转移病灶的2年缓解率方面,布格替尼组达到64%,克唑替尼组由于人数不足没有数据披露。
图二 BIRC评估的存在颅内转移的患者的全身PFS(A)和iPFS(E)[1]
对于存在颅内转移患者的全身PFS,布格替尼组为24个月,克唑替尼组为5.6个月;颅内PFS(iPFS)方面,布格替尼组为24个月,克唑替尼为5.6个月。布格替尼组2年全身PFS率和iPFS率分别是43%和48%,效果显著。这些数据证明了第二代ALK抑制剂布格替尼对于合并颅内转移的患者的优越疗效。
布格替尼(brigatinib)合成路线总结
WO2016065028 (Al)
图三 原研工艺路线
Ariad公司专利WO2016065028 (Al)给出了原研工艺合成方法,该路线合成步骤较为简单,但是每步反应收率低,最后产物收率只有不到25%。由于2,4,5-三氯嘧啶5上的三个氯原子的亲核活性相差有限,其区域选择性不高,产生不必要的副反应,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同时,反应过程中对于贵金属钯试剂的使用也使制造成本有所增加,不利于实现其产业化。后处理一般为硅胶柱层析纯化,不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的工艺要求,也没有具体的提出工艺中可能出现的杂质。
沈阳药科大学科研团队对该路线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CN 111138492 A),确定了Ariad公司专利合成路线中可能涉及到的杂质,最后API通过在甲醇中重结晶的方法进行纯化,避免了硅胶柱层析分离的步骤,将路线收率提高至55%,产物HPLC纯度大于99.9%。
CN 105061506 B
图四 CN 105061506 B合成路线
苏州明锐申请的专利CN 105061506 B中给出了另一条合成路线,该路线通过脲基中间体8与N,N-二甲氨基丙烯酸酯9发生环合反应得到嘧啶酮中间10。而后通过BOP缩合得到未氯代的中间体11,最后通过NCS氯化反应得到API。该方法成功规避了路线中贵重金属钯的使用。但是该路线所用原料比较昂贵,经济成本较高,影响了该路线的竞争力。最后一步的氯化反应往往产生大量副产物,对API的质量控制带来很大困难。
参考文献
1.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1, 2020. DOI: 10.1200/JCO.20.00505.
2. J. Med. Chem. 2016, 59, 4948?4964.
3. WO2016065028 (Al).
4. CN 111138492 A.
5. CN 105061506 B.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