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00个品种,要带量采购”的传闻,提到了一条:品类覆盖上,中成药也要纳入。从流传的名单看,里面中成药真的没有多少。这印证了大家对于中药行业改革的一贯印象,即“创新难有、改良不易、竞争无序、淘汰不力”。
正愁目录没处挑,天上掉下个粘豆包。近日,一项由民间发起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研究报告(2019版)》从“临床价值、科学价值、市场价值”三个维度,从已上市59595个中成药产品种,遴选出排名靠前的579个大品种。
虽然是一份产品为纲的排行榜,但个别企业的不同品种能连号占据排行榜,可见兼具一定的广告性质。这在市场看来,无可厚非,而且也不影响我们多角度借鉴、思考。本文,我们从这份排行榜出发,探讨中医药、中成药的价改。
“十四五”卫生发展规划让中药行业吃下定心丸
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听取意见和建议。会后发布的通稿中,九大关键任务中的第三项即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此前于6月1日实施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九条明确: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
我们可以认为,当前时期是中医药传承发扬、市场再发展的大好时机。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认清两点事实:一是受药品带量采购机制的冲击,化学仿制药的临床用量有明显增长,所占比例有潜在的增长趋势。带量采购机制对药企、制药行业来说,正发生着从伤害少数企业、产品的垄断利益到帮助整个赛道、行业重塑市场效率的现象变化。二是在三医联动给的新医改轨道里,中医药与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不可能割裂开,但目前亟待发挥更多影响,需要去追赶。
从一份中成药排行榜看中药行业的整体大发展
首先,至少有这579个中成药大品种入围了一份排行榜,说明中成药行业的身家体量还是可以的,企业动力十分活跃。在我们看来,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中药饮片、中药颗粒之间有一些细微的特征差别:中成药的标准成品属性更强,中药饮片相比之下有点像耗材,中药颗粒显示出包装形式创新和原材料气质。一方面,中成药同时面临着中药行业内部的板块竞争。另一方面,在中成药的细分领域,在这579个大品种之外可能存在中成药类短缺药。
第二,在中成药乃至中药行业的内部排行上,在科学价值、临床价值、市场价值三个维度方面,应该存在一些联动性。在我们看来,科学价值与临床价值之间互相认证,两者对市场价值共同提供巨大支持。与化学药品处方不同,中成药乃至中药的处方更加依赖医疗部门的使用介绍和危险担保。一方面,中医部门要为“创新难有、改良不易、竞争无序、淘汰不力”承受压力。另一方面,中药企业要发挥经营的冲刺力,政策不限制市场竞争,欢迎价格竞争。
第三,在中成药乃至中药行业的医药商业、医疗服务等后续流通、使用环节上,有着更全方位的话语权甚至是定价权。在我们看来,一方面,中药行业的流通环节相比于化学药、生物药更显重要,相关的医药商业、医疗服务只要有商誉加持,往往溢价很多。换句话说,带量采购对中药行业没有对待其他药品分类那般好使。没有中成药带量采购,就难出现单品种的临床大放量,中医和中药结合发挥作用面临险峻环境。另一方面,中药行业可往非处方药转移。
医保支付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改革影响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借助天然提取物及其有限组合的概念,一些中成药品种相对适合往非处方药发展,或许不需要借助医保用药市场发力放量。众所周知,目前医保支付范围对非处方药特别是乙类非处方药有收紧压力和排除趋势。但是,展望未来,即便到了医保不再支付非处方药的时代,医保支付仍有可能为非处方的中成药网开一面,因为中医药具有中国特色。
理由之一:《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八十五条明确:国务院医疗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对纳入支付范围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等组织开展循证医学和经济性评价,并应当听取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等有关方面的意见。评价结果应当作为调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依据。
在医保支付方式层面,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来看,我们对中医药在住院和门诊的医保支付场景中占据一定位置保持乐观。无论按病种付费(如中医药的优势病种)、按人次付费、按项目付费等方面,以中成药为代表的中药分类,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医药结合均可能发挥总成本相比较低的优势,从而在临床应用中提高影响,并吸引患者。
据观察,中医药在一老一小的医保人群、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用药群体、在常见病/慢性病的治疗及预防保健方面均有一定优势。可见,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支付方式必然与管用高效性质紧密结合,必然投射为医保基金可承受的支付标准、患者易接受的收费水平。这必然需要规范诊疗方案、推行合理用药,必然促使地区总中医药师制度落地和网红中医药师出现。
为做好中医药事业,我们建议:一是发挥道地药材的影响力和服务价值,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发展规划;二是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场景得天独厚、舍我其谁的优势;三是适度放开西医处方中成药的权利,转而在医联体、医共体加强中医部门的话语权。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