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美国制药公司Lannett(NYSE:LCI)发布公告称其战略合作伙伴RespirentPharmaceuticals(润生药业)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递交了Advair®Diskus®(中国商品名:舒利迭®准纳器®)仿制药的上市申请,成为首家向美国FDA申报舒利迭®仿制药的中国药企。
IQVIA数据显示,上一年度Advair®Diskus®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约30亿美元。其装置专利于2016年在美国届满,至今仍能达到30亿美元的销售额,足以说明其极高的仿制壁垒,这就决定了入局的企业不会太多,润生若能顺利获批,则有望在美国市场获得可观收益。
根据有关公开资料,润生药业成立于2014年10月,位于重庆两江水土新城,是一家专注于呼吸用药研制的中国药企。通过查询国家药审中心(CDE)官方信息,润生药业的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三种规格)在2019年5月获得受理,并已通过临床默示许可。另外该公司在今年2月份按3类药递交了丙酸氟替卡松吸入粉雾剂的临床申请,原研产品为GSK公司的辅舒酮®;目前该产品在国内无进口药,也无其他企业申报,有望成为国内首仿。
国内市场进口垄断,仿制药占比低
吸入制剂药械一体的产品特性,导致其仿制难度大、审批壁垒高,属于高端仿制药,对入局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要求都极高,这也是国内吸入制剂市场常年被国外巨头垄断的主要原因。
舒利迭®就是吸入制剂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该产品由GSK公司开发,最早于1999年3月在英国上市,商品名为Seretide®Accuhaler®,2000年8月获美国FDA批准,商品名为Advair®Diskus®,现已在全球广泛上市。国内批准进口GSK的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商品名为舒利迭®。目前国内已有多家药企递交注册申请(包括江苏恒瑞、江苏正大天晴、苏州欧米尼、四川普锐特、深圳海滨、天津信诺、润生药业等),但仍无一家仿制药获批。
吸入制剂壁垒与优势何在
吸入制剂作为仿制壁垒较高的细分领域,造成其开发难度大,入局门槛高,但也阻挡不了各大药企因其广阔的市场空间纷纷入局的步伐。
就舒利迭®而言,其高壁垒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经年累月下GSK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导致患者的用药习惯已经很大程度上对Diskus®装置形成了良好的用药依从性,大大增加了仿制药替代的难度。在这点上,国内布局舒利迭®仿制药的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产品自身的高壁垒,来自患者依从性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另外,据有关专家指出,针对舒利迭®这款产品,其仿制难度远大于改良型新药,因为在产品研制过程中想要与原研药在体内外均达到等效非常困难。但一旦成功仿制,相比改良型新药和创新药,仿制药不需要做较多的商业化推广,在美国也能快速实现良好销售,甚至大概率超过原研药的市场占比。
吸入制剂为何能让如此多的药企趋之若鹜,除了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外,还在于产品自身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如沙丁胺醇自第一代产品上市,距今已近70年,其气雾剂在全球仍能实现10亿美元的销售。另外,近年来热门的单抗产品,在呼吸用药领域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由于单抗和吸入制剂是主要针对不同发病程度的两种治疗方法,虽有一些治疗选择重叠区,但二者更趋向于相辅相成,而非直接竞争关系,也就预示着吸入制剂未来的市场空间不会被生物药大面积挤压或替代。
国内新审批政策落地,谁能拔得首仿头筹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研发一哥江苏恒瑞医药于近日发文,突然宣布主动撤回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的注册申请(受理号:CYHS1800339、CYHS1800340);公告中提到,恒瑞需要按照新的审评审批政策,完成BE试验后方能重新申报。
所谓新的审评审批政策,指的是CDE在去年12月发布的《经口吸入制剂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吸入制剂仿制药除了满足和原研药在体外达到药学一致外,还需要通过PK-BE和PD-BE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证明仿制品与参比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而FDA早在1998年就发布了“MDI和DPI的质量研究指导原则”,且陆续发布了单个吸入制剂研究的指导原则,对InVitro和InVivo做了类似的要求,很明显看出国家药监局(NMPA)发布的新政策借鉴了以往FDA的审评审批要求。
因此,对于吸入制剂这一类剂量在微克级的药械组合型制剂,国内指导原则的正式发布无疑大幅增加了其仿制难度。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已递交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注册申请的中国药企,都必须按照新的指导原则重新开展相关试验,这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究竟谁能突出重围,拿下国内舒利迭®首仿,相信在近几年会有答案。
责任编辑|青霉素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