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医药市场地位日益突显,并且已经成为了一些MNC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营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朝气蓬勃的产业链里,肿瘤领域一直是各大药企重点布局的赛道之一。近年来,为了提升肿瘤疾病管理,中国不断加速药物审评审批,支持肿瘤药物研发,真正能够服务且满足患者临床需求的药物正在被时代需要;同时,对于癌症这一致命杀手来说,早期诊断、干预等也是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国高发癌症疾病领域,阿斯利康等MNC正在关注哪些行业痛点?入局者众,阿斯利康如何借助现有的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面对时代所需,如何深挖肿瘤领域临床需求,打造创新生态圈?...基于此,我们采访到了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事业部总经理陈康伟先生,以及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医学事务部负责人杨海英女士。
1
瞄准高发肿瘤疾病,
加速研发、引进创新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1,癌症新发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同时,在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等在国内较为常见的肿瘤疾病领域,仍存在较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回归、关注患者的真实需求,不难看到,我国创新药研发水平已从Me-too、Me-better向First-in-class、Best-in-class的台阶迈进,市面上同质化产品逐渐失去竞争力,企业开始着重布局创新的作用机制和靶点、新技术、稀缺的技术平台,以及更好的联合治疗解决方案等。
进入中国市场近30年,面对当下中国医药环境形势、变革趋势,阿斯利康也在快速调整在华策略,为解决行业痛点问题而努力。
陈康伟先生介绍道,“阿斯利康一直非常注重在中国肿瘤疾病领域的布局,同时,也非常支持‘健康中国2030’纲要中提出的国家肿瘤防治的目标,到2030年整体肿瘤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目前,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引进更多创新药物。”
截至2022年2月,阿斯利康全球肿瘤领域的在研项目达到49个,覆盖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肝癌、胰 腺癌、宫颈癌及血液肿瘤等8大癌种,同时专注包括肿瘤驱动因子和耐药性、DNA损伤反应、免疫肿瘤学、表观遗传学、细胞疗法及目前很热的抗体偶联药物等六大科学平台,拓展肿瘤治疗的更多可能性。而阿斯利康中国研发进度也紧紧跟随,深度参与全球新药研发,与全球管线内同步研发的项目达到近90%。
可以看到,阿斯利康不断加速创新药物审批,实现全球新药同步上市,并通过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深度参与全球新药研发,来提升中国本土肿瘤研发实力。
陈康伟先生表示,“阿斯利康自1993年进入中国以来,专注中国患者需求最迫切的治疗领域,已经将近40种创新药物带给中国患者,其中包括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等领域创新药。公司也正在向血液肿瘤、消化道肿瘤等重要的肿瘤领域发展,持续开拓抗体偶联药物、新一代BTK抑制剂以及免疫治疗等创新疗法实现更多癌种广覆盖。”
据透露,预计到2025年,阿斯利康可在中国上市5个肿瘤新药,涉及乳腺癌、肺癌、胃癌、淋巴癌等高发肿瘤领域。
2
立足长远,阿斯利康中国的差异化战略
肿瘤领域研发火热,已经成为了各大药企的必争之地。据ClinicalTrials数据,截止到2022年5月27日,我国共有4531个肿瘤药物的研发管线。从时间线来看,目前我国肿瘤药物的研发管线主要集中在近三年。在2021年,我国肿瘤药物的研发管线达到了近年来峰值。
在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中国高发癌症领域,不仅仅是阿斯利康,还有很多药企参与进来,阿斯利康与其它企业的做法有何不同?
以肺癌布局为例,陈康伟先生表示,公司一直有着长远的视野与考虑。从2005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的第一代肺癌靶向药吉非替尼,到后来的第三代肺癌靶向药物奥希替尼,都是以肺癌精准靶向治疗为主。2020年起,PD-L1免疫疗法度伐利尤单抗的两个肺癌适应症相继在中国获批。从研发的角度,阿斯利康在某个癌种的投入都是以长远的眼光来布局,并且从比较晚期的肺癌病患开始,提前到关注更早中期病患的需求。
对于“健康中国2030”纲要所提到的目标,阿斯利康也在支持第三方公益组织开展患者援助、患者关爱、公益筛查等项目,帮助患者及时获取有效、科学的治疗手段,提升生活质量。并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与基层患者的“最后一公里”,让创新药物和全病程诊疗一体化方案更加广泛可及。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挖掘肿瘤领域临床需求,不断通过“自研+合作”的方式增速创新药的开发。例如与默沙东、和黄医药、第一三共等合作,共同开发肿瘤创新药。
近些年,中国医药营商环境急剧变化,不少国内外药企都在积极转型。然而,突来的疫情又令企业转型难度增加,前景不明,道路并不平坦。内外部因素叠加影响,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的一些研发策略或医学市场策略有何转变?
“这几年,阿斯利康医学部一直在思考并进行转型”,基于当前的形势,杨海英女士给出一些答案。她表示,转型并不只是因为疫情才开始,在政策和环境影响下,整个医疗行业都在思考转型。医学部的转型对于企业发展同样非常重要。主要有这些方面的考虑:
一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极大缩短,从以前的10余年到现在3-5年。而且现在中国本土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医学价值角度出发,如何迅速调整医学资源支持产品上市,如何解决上市后的临床顾虑,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去了解产品的疗效、安全性等,这当中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二是,新药上市后临床实践中患者的实际情况,会比临床研究中的入排组标准人群更为复杂,比如年龄大、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如何处理;肿瘤biomarker(生物标志物)和靶点的检测诊断是不是能够跟得上。
因此,结合时代所需,医学部在转型中需要不断把医学资源、人力资源和科研资源前移去支持更前沿的工作,包括针对不同肿瘤靶点的探索、耐药问题的研究、双靶点的抗体偶联、双靶点的bispecific antibody(双特异性抗体)、combination(联合用药),还有未来定量的检测技术、人工智能等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这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索点和趋势。我们医学如何跟这些新技术不断整合,开发出更有利于患者的药物或是解决方案,这些都是目前非常重要的规划。
3
深挖肿瘤领域临床需求,打造创新生态圈
聚焦中国高发癌症疾病领域,在近30年深耕细作的土壤上,阿斯利康还在不断深挖肿瘤领域的临床需求,以及致力于打造创新生态圈。
2021年,阿斯利康宣布全球研发中心中国中心正式启用,旨在计划在一些中国高发的癌症疾病领域引领全球研发计划。和时下不少药企出海的现象不一样,跨国药企们也开始立足于中国做面向全球的临床试验。
对于这样的转变,杨海英女士谈道,“首先,可以看到的是,过去这些年里中国整体药物研发能力成长非常快,而且已经达到非常先进的水平。中国医药当前的实力,完全是可以支持和引领全球临床研究的,这不仅是局限在中国开展的临床研究,也包括引领在其他很多国家开展的临床研究;其次,基于临床需求,胃癌、肝癌等都是中国高发的肿瘤疾病,临床需求还存在较大的缺口,由中国来引领这些药物的开发很有必要。”
在她看来,中国在全球医药研发版图中的地位提升,“不仅仅是China for China,还可以从China for Global”,助力更多致力于肿瘤领域的本土创新企业走向国际。
这份敏锐的洞察力,也是基于阿斯利康对肿瘤领域治疗方面创新研发的积累与沉淀。近二十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突飞猛进,已经从最初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发展到分子靶向药物、免疫疗法,再到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抗体偶联药物,精准化、疗效更优的药物在不断出现。深耕肿瘤领域数十年,阿斯利康始终聚焦创新不断加速推进自有产品管线的研发,为患者带来创新药物,填补临床治疗空白。
同时,面对我国肿瘤领域庞大的患者基数,助力患者长生存是肿瘤防治中的重要一环。阿斯利康持续发掘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加速推进更多创新的医疗解决方案,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赋能精准诊断,合作进行数字化病理AI产品、数字化影像学产品和伴随诊断产品的开发,推进肿瘤领域早诊早治和临床诊疗的精细化、规范化。
陈康伟先生表示,依托深耕中国近30年来的患者洞察和全球资源网络,阿斯利康的目标是“不止于药”,还通过不断携手合作伙伴打造创新生态圈,不断探索覆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关爱等全病程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多元合作支持建立更全面的肿瘤领域诊疗体系以及提升诊疗效率,助力中国肿瘤患者获得高质量的长生存。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