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创新药的发展,也带动了上下游各个产业的高速前进。各类Biotech公司遍地开花,处于创新药产业上游的CXO行业因为“卖水人”的角色定位也跟着水涨船高,已经出现了世 界 级的大企业,而实验动物更是上游中的上游。趁着景气度上行的当口,国内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动物企业纷纷登陆资本市场。
在这其中,也是龙头之一的集萃药康,即将登陆科创板!
1
专营“老鼠”生意
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萃药康”)是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主要提供商品化小鼠模型,同时开展模型定制、定制繁育、功能药效分析等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在基因功能认知、疾病机理解析、药物靶点发现、药效筛选验证等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领域的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相关需求。
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集萃药康总营收分别为2.6亿元和1.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643.35万元和4634.14万元。
主要业务模块包括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定制繁育业务、功能药效业务、模型定制业务、代理进出口及其他。其中,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于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别收入1.53亿元和1.09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58.59%和61.54%,为主要收入来源。
集萃药康最 具竞争力的业务要数“斑点鼠计划”。
基因敲除是指通过基因编辑和同源重组技术,特异性改变目标基因的基因组序列,从而导致该基因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丧失。基因敲除小鼠可简单分为 全身性基因敲除的KO小鼠 以及 条件性基因敲除CKO小鼠 。
自2019年起,集萃药康便大规模开展小鼠编码基因全敲除计划,旨在预先构建小鼠所有2万余个蛋白编码基因的KO和CKO小鼠品系库,即为“斑点鼠计划”。
“斑点鼠计划”小鼠品系库实现了KO/CKO小鼠模型的产品化供应,交付周期由4-7个月最多缩短到7天,同时降低了费用。截至2021年6月底,集萃药康“斑点鼠计划”资源库已拥有约19000个品系,数量全球排 名 第 一,涵盖了肿瘤、代谢、免疫、发育、DNA及蛋白修饰等研究方向的基因。
除了“斑点鼠计划”,集萃药康还推出了 第三代免疫缺陷小鼠模型NCG小鼠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在 NOD(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 身上敲除了Prkdc以及Il2rg基因获得的重度免疫缺陷品系。其培育的人源化小鼠模型主要包括 基因人源化小鼠模型、细胞/组织人源化小鼠模型 等。
此外,集萃药康还掌握了无菌净化技术,创制开发了6种无菌级小鼠品系,系国内现阶段少数能够稳定供应无菌小鼠的企业之一。无菌小鼠是指通过现有检测技术,其体表及体内检测不到任何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命体的小鼠,是研究共生微生物的理想模型。
仅成立不到5年,集萃药康就拥有如此强大的技术实力,非比寻常,这就不得不提到其与南京大学的渊源。
2
始于南大,明星资本傍身
集萃药康的前身为“集萃有限”,成立于2017年12月,最早由南京老岩、生物医药谷及江苏省产研院共同设立,三者的股份占比分别为80%、10%和10%。
而集萃有限成立的促成,竟然和中央巡视组有关。
2017年6月,中央第四巡视组向南京大学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提出了三点意见建议,其中明确要求:“对校办企业产权不清、管理失控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2018年6月和2018年8月,南京大学与生物研究院理事会分别召开会议,决议生物研究院不再从事经营活动,并将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生物研究所包括2612个小鼠品系和相关知识产权、人员安置、资产设备等,转让给了集萃药康,交易作价1673.65万元。
也就是说,集萃药康基本脱胎于南京大学生物研究院。
而集萃药康的董事长及实际控制人高翔自2000年起担任南京大学教授,任职期间先后参与组建并运营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和生物研究院,并曾担任所长、院长职务。
除高翔外,集萃药康的还有多名高管来自于南京大学。总经理赵静曾任南京大学副教授;董秘李钟玉曾任生物研究院副院长;独立董事余波、肖斌卿毕业于南京大学,至今担任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等。
虽然独立了,但集萃药康仍然保持着和南京大学紧密的业务往来。自2019年起,南京大学便一直是集萃药康的前5大客户,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分别为其贡献收入1060.77万元和646.09万元。
在这样的背景和技术实力下,集萃药康的资本化之路非常顺畅。
2019年,集萃药康完成了由投行 领投资本 鼎晖资本和国药资本共同投资的A轮融资1.6亿元;2020年9月,完成了超4亿元的B轮融资。B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云锋基金、摩根士丹利、红杉中国、泰福资本等基金共同参与投资。
截至IPO前,实控人高翔持有集萃药康57.24%股份;青岛国药持有9.65%;杭州鼎辉持有6.27%;生物医药谷持有4.46%等;江苏省产研院占股4.46%;高瓴资本持股3.49%等。
这么多的明星资本携资入场支持,其实看中的更多是赛道。
3
一片蓝海的赛道
中国动物模型市场相对处于发展早期,啮齿类实验动物作为实验动物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大类,其国内产品和相关服务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在啮齿类实验动物模型中,小鼠模型占据85%的比例,其国内产品和服务市场也呈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市场规模为28亿元,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4.4%;到2030年,国内实验小鼠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36亿元。
国内实验小鼠产品及服务的销售客户主要分为 科研客户 和 工业客户:
科研客户 主要包括科研院校和三甲医院,2019年市场规模为15.9亿元,市场占比为56%;
工业客户 主要包括创新药企和CRO研发企业,2019年市场规模为12.5亿元,市场占比为44%。
若按照疾病领域拆分,则市场主要集中在肿瘤免疫、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市场规模分别为18.7亿元、4.2亿元和3.2亿元,市场占比分别为66.0%、14.8%、11.2%。
行业竞争方面,国内主营实验小鼠业务的公司主要有维通利华、南模生物、百奥赛图、赛业生物、集萃药康。
按2019年收入规模看,在成品小鼠销售领域,维通利华该项业务收入规模为2.2亿元,占据13.7%市场份额,居于首位;集萃药康收入9527万元,市占6%,紧随其后。
在小鼠模型定制化服务领域,四家头部企业占据约30%的市场份额,集萃药康位居第三位,市场占比为6.8%。
集萃药康在同行中最主要的竞争力,即上文所述的 实验动物小鼠 模型品系数量,约19000种小鼠品系,甚至比国际巨头The Jackson Laboratory还要丰富。
不过,对集萃药康,乃至对整个实验动物行业来说,仍然存在一种威胁, 那就是CXO企业可能会踏进实验动物领域,跟集萃药康们“抢饭碗”。
这样的威胁并非空穴来风,为了加强对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和供应体系的稳定,康龙化成在2021年以收购金额6862万元、增资金额4140万元的代价取得了肇庆创药生物的控制权,并以2.06亿元收购了中科灵瑞(现更名为“康瑞泰”)100%股权,截至2021年结束,康龙化成实验动物存栏数近10000只。
2022年3月,康龙化成又耗资8360万元收购了北京安凯毅博生物100%股权,北京安凯毅博生物主营也是饲养、繁殖实验动物。
除康龙化成外,昭衍新药的实验灵长类动物存栏量也达到了数千只……
4
结语
目前,南模生物已于2021年年底登陆科创板,百奥赛图也即将在港交所亮相,国内实验动物行业的竞争愈加热闹。在惊人的“中国速度”加持下,实验动物跑出世 界 级的大企业只是时间问题。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