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续两款国产治疗新冠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一款是3CL蛋白酶抑制剂路线的先声药业先诺欣(SIM0417),一款是备受瞩目的君实药业的氢溴酸氘瑞米德韦(VV116)。这两款药物上市申请的获受理十分振奋人心,一扫因Paxlovid拒入医保引起无药可用的焦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眼看这两款药物将率先得到先发优势,不知其他投入重金研发治疗新冠药物的药企是否会感到焦虑,比如说,正陷入亏损泥潭的广生堂。
蹭热点?
近日,广生堂发布公告宣布,其旗下的口服小分子广谱抗新冠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1类创新药GST-HG171联合利托那韦(合称“泰中定”)已取得临床研究总结报告。
研究结果显示泰中定具有优越的抗新冠病毒疗效,泰中定(试验组)中位转阴时间为8.4天,Paxlovid(阳性对照组)中位转阴时间为9.5天,安慰剂组中位转阴时间为10.3天。泰中定(试验组)的活性成分泰阿特韦GST-HG171(150 mg)在只有Paxlovid的活性成分奈玛特韦(300 mg)一半的剂量下核酸转阴时间明显短于Paxlovid(阳性对照组)和安慰剂组。
泰中定(试验组)第5天核酸阳性率开始下降,第15天之后所有受试者的核酸结果均为阴性。Paxlovid阳性对照组和安慰组第6天时核酸阳性率开始下降,第16天之后所有受试者的核酸结果均为阴性。泰中定(试验组)核酸阳性率开始下降的时间早于Paxlovid阳性对照组和安慰剂组,且所有受试者均转阴的时间早于Paxlovid阳性对照组和安慰剂组。
同时,泰中定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达到试验预期目的。
来源:广生堂公告
消息一出,广生堂股价出现了短暂的上扬,随后便又回归平静。在Paxlovid以及其他治疗新冠药物正被火热讨论的当下,广生堂未遭遇一顿爆炒,实属让人感到意外。不过,如果详知泰中定的由来,或许也能有些许理解。
泰中定是2021年底由广生堂和药明康德合作开发,广生堂斥资3400万元委托药明康德研发,后续共享转让许可收益和销售提成等。该合作在当时还引来了深交所的关注,下发了关注函问询包括药物是否有竞争优势、是否迎合市场热点、是否具备研发能力、如何保持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否内幕交易等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委托CRO研发重要的创新药,这也造就了国内整个CRO行业的大繁荣。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誉衡药业委托药明生物研发PD-1赛帕利单抗,虽然赛帕利单抗已于2021年8月上市,成为第6款上市的国产PD-1,但经过一年多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
没有自主研发的实力,没有100%的利润收益,未来如果广生堂的泰中定成功研发并获批上市,竞争优势以及能获得的利润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
目前广生堂已经完成I期临床,并全面启动泰中定的II/III期关键性注册临床研究,不过病例人数和临床天数尚未披露。
近年来,受到集采重挫的广生堂,想打造一款“爆款”产品翻身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其实本不必如此,做好其专注的领域或许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仿转创”离成功还有多远?
事实上,广生堂作为国内专注于抗病毒领域内重要的一员,过往的成绩和发展前景其实都相当不错,只不过时运不济,碰上了集采,短期内算是栽了跟头。
广生堂专注于肝病领域,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丙酚替诺福韦、替诺福韦、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五大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用药的药企,目前其五大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 药物产品均已顺利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丙酚替诺福韦、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为各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一致推荐的一线药物。
来源:2022年半年报
从营收数据看,2019年广生堂的总营收达到峰值4.15亿元,之后便连续两年下滑,至2021年时其总营收为3.7亿元。主要原因为2019年其恩替卡韦胶囊在山西、内蒙古等25个地区药品集中采购中成功中标;2020年,其阿德福韦酯中标第二批国家集采;2021年,其利伐沙班中标第五批国家集采。不过,在2022年7月进行的第七批国家集采中,广生堂的丙酚替诺福韦并未中标。
集采不论中标或不中标,均对广生堂造成较大影响。2022年上半年,广生堂抗乙肝病毒 药物营收7878.14万元,同比下降6.22%。
不过广生堂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仿制药没有前途,特别是其专注的肝病领域,入局者众多,竞争不过大型药企。于是,早在2015年IPO后,广生堂便大力布局肝病领域的创新药。截至目前,广生堂已陆续在实体肿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临床治愈乙肝、抗新型冠状病毒等领域立项研发六个创新药,并已取得多项突破和成果,其中五款在研创新药已获批临床,四款已处于I期临床阶段,具备先发优势。
来源:2022年半年报
GST-HG161是一款在研高选择性靶向c-Met抑制剂,对高表达c-Met的肝癌药效显著、靶标选择性好,已完临床I期试验剂量递增阶段,所有受试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观察,总体安全性良好,目前正在进行Ib期多中心扩展阶段试验。
GST-HG151是一款在研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创新药,不仅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有效,而且可能对乙肝病毒及化学性肝损伤引起的肝纤维化有效。目前GST-HG151正在进行I期临床研究。
GST-HG121/131/141是三款在研临床治愈乙肝创新药,均处于临床I期。
其中,GST-HG141系核心蛋白调制剂,能有效削减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是全球First-in-class的MOA II型乙肝核心蛋白调制剂,是乙肝临床治愈的关键环节,专一性针对病毒靶点,对宿主靶点作用风险小,安全性高,目前全球尚无该靶点药物上市;GST-HG131系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属First-in-class全球领先项目,具有抑制乙肝表面抗原分泌的创新治疗机制,能够诱导HBV-RNA降解,降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是我国首 个获批临床的HBsAg抑制剂;GST-HG121系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基础研究表明其通过降解RNA的方式发挥作用,可有效地抑制HBsAg表达,降低乙肝表面抗原滴度,有望提高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
上述几款在研创新药市场前景都不错,c-Met抑制剂除了肝癌适应症之外,对胃肠癌、肺癌等高c-Met表达的癌症也都有效;功能性治愈的三款乙肝创新药市场前景自不必说,目前全球范围内未有乙肝治愈药物上市,广生堂的这三款创新药在国内几乎是临床进度最快的项目。
不过这么多在研创新药十分耗钱,根据三季度报,广生堂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共计支出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9.27%,而货币资金仅剩3亿元。雪上加霜的是,前三季度广生堂还亏损了7149.3万元,显然已经入不敷出。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广生堂已于近期发布了定增公告,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资总额不超过9.48亿元。
结语
创新药研发是一条不归路,一旦启动就无法回头,所以无论成功与否,都十分考验企业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均衡发展的能力、筹集资金的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等。通过分析广生堂的财务状况,我们看到,当前的广生堂正面临着一个十分关键的十字路口,仿制药营收已无法支撑研发支出,创新药却仍在早期阶段,正是考验其经营能力的时候。而孤注一掷的新冠药,能收到什么效果,可能还需要很多时间才能知道。后续发展如何,我们还将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广生堂公告、年报、官网等
《一纸公告拉涨15%的背后,广生堂亟需新冠药“故事”》,环球老虎财经,2023-1-11
《巨亏广生堂暴涨,称在研新冠药疗效优于辉瑞P药》,网易财经,2023-1-10
合作咨询
肖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