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总习惯将“酒”与“药”放一起讨论,喝酒吃药行情多年以来也是其永远不变的旋律,更有人常常把个别药企比作“药中茅台”“药中华为”。
近两年以来,创新药步入寒潮,仿制药发展举步维艰,中药行业却一反常态的逆势而起,似有取代创新药成为资本宠儿的姿态,于是又开始有人逐渐将某某中药企业比作“药中茅台”。
可实际上,医药行业与生俱来的多种局限,无论是战略布局、政策监管等多方面,中药行业与大多数消费类型企业都有着天壤之别。
但近来,茅台高调与众多品牌联名,先有与瑞幸咖啡推出“酱香拿铁”火出天际,一杯难求;紧接着又与德芙联名推出“酒心巧克力”圈粉无数,却隐隐给了中药行业一些行业外的提示。
同样是传承千年的行业,同样是传承百年的企业,中药却仍处于转型泥潭中,如果说云南白药跨界做牙膏是近几十年里中药企业转型最成功的案例,那么在云南白药一家独大的牙膏市场,对标云南白药的广药白云山与美晨集团合资组建广药白云牙膏公司,试图分一杯羹的场景,却是大多数药企转型困局的真实写照。
那么,通过本次“酱香拿铁”将茅台推向热搜的事件,中药行业能否依葫芦画瓢,也推出属于中药行业的“酱香拿铁”?
中药联名比茅台更有“年轻人”优势
众所周知,茅台之所以一系列高调联名,源于当下年轻人对“茅台”越来越不感冒,联名瑞幸、德芙只为改变年轻人对白酒的心智。
可是,虽过程中确实收获年轻人一大波关注,但改变年轻人对茅台,对白酒的看法,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在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去年公布的《年轻人的酒》报告显示,当下仅有11.2%的年轻人喜欢酒精度在30度以上的酒,而在年轻人的酒饮选择中,白酒只占13%,排名在葡萄酒、果酒、威士忌和啤酒之后。更何况,当下年轻人生活压力巨大之下,甚至连孩子都不敢生,更何况茅台这样奢侈属性慢慢的产品。
与白酒行业相反,当下的年轻对中药却是越来越感兴趣。据有关报告显示,随着众多慢性疾病的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社会20-29岁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年轻人群众占比已高达了15.3%,继而导致其对养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部分年度消费预期报告中也显示,养生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消费榜单的第三名,占比了31.04%,仅次于旅游与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
健康生活逐渐呈现了年轻化趋势,各大中药老字号、驰名中药厂商都在极力贴近年轻群里,不断的尝试新的创新与玩法,打破了外界对老派中药企业的影响。
中药奶茶、中药蛋糕、补中益气牛肉面,甚至部分看起来“不健康”的零食也因为中药的加入,而变成了养生的食品,如人参熬夜水等等,真正体现了那句药食同源的古话,也诠释了年轻人“朋克养生”的核心观念。
显而易见,对比之下,中药行业无需过多宣传,在年轻群体愈发严重的健康焦虑下,已经充满被其青睐的动力,相比白酒行业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
中药创新需要多元化,联名或是“大胆尝试”
自“创新”成为国家全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之后,各行各业哪个不是想方设法在向“创新”靠拢,医药行业中化药、生物药的创新一片如火如荼,可中药却受限于更复杂的物质基础及药理机制,以及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估难以依托于严格的循证评价,导致中药行业的创新程度并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可扶起中药,真的只能是创新研发吗?多元化跨界联名是否也是出路之一?
事实上,相比创新,中药行业似乎更青睐多元化发展的策略,最简单的就是跨界转型至化药、生物药、食品、饮料、医美等领域,最 具代表性的就是云南白药与片仔癀。
但是,无论何种转型,仍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均是以自身业务为主体,属于跨界产业型转型。而对于如“酱香拿铁”一般的联名模式转型却尝试不多。
对于后者,中药行业中较为典型的例如东阿阿胶联名奈雪的茶推出阿胶奶茶、王老吉联合好利 来推出养生蛋糕、昆中药联合温氏食品推出参苓鸡系列等,对于在年轻人心中建立良好印象的目的也着实有效达到了。
有没有可能,中药行业需要的或许并不只是技术、研究方面的创新,更重要的敢于打破保守思维,拥有对营销、生产等多方面的产业进行的大胆尝试的勇气,联名合作或许对产业直观收入并不那么乐观,但能改变品牌在群众的定位,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许会为企业未来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也说不定。
箭在弦上,唯待监管跟上
最后,虽然茅台的联名热搜有为中药行业带来了“破圈”机遇的可能,可实际上,中药产品与消费品的结合在安全性把控方面或许仍存在不少局限性,毕竟“商品”不是“药品”,如何监管更是“中药联名”始终绕不开的坎。
前段时间“中医馆里买酸梅汤”事件上了抖音热搜,受热点驱动,大量年轻女士去中医馆买酸梅汤,却被药房教育:“是药三分毒、不能随便乱喝,除非有医生开了方子”。从原理上来讲,事实的确如此,对此也有医学界人士站出来证明“湿气重,舌苔厚,排便不通畅,或者胃酸过多,并不宜频繁饮用”。
但有一点,酸梅汤可并非中药馆才有,大多数酸类食品也都会加重胃酸过多的症状,专家强调的也是不宜“频繁”饮用,过度解读这类商品或药品的副作用或许并不可取,有蹭热度之嫌,而对于中药联名产品,只要在监管机构规定的生产标准之下,联名方能有效起到告知作用下即可。
要不然,东阿阿胶联名奈雪的茶是否也应该被教育“是药三分毒”,再把说明书上一大推禁忌症贴上去,再给奶茶店放一个执业医师,检查一个拿一杯?那请问,OTC药物还存在什么意义?所有药品也按照处方药模式监管即可,还省事一点。
所以,中药跨界、联名或许在监管层面,并不一定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各项刁难,鼓励中药行业尝试各类创新玩法也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未来可期。
总而言之,期待更多符合新时代发展脉络的创新中药玩法能够诞生,是中药行业发展的需求之一,中药行业也需要更多玩家能大胆尝试,诞生更多中药行业自己的“酱香拿铁”!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