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和基因疗法(Cell and Gene Therapy,以下简称CGT)被视作继小分子和抗体药物后,生命科学领域下一个黄金赛道。CGT是指将外源遗传物质通过替换、失活、插入等手段导入靶细胞,来修饰或调控基因的表达,以此改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式。
由于CGT可以直接作用于遗传物质,对于很多无法找到成药靶点的疾病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临床前景广阔,根据Vision Research Reports,到2030年,CGT临床试验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84亿美元,2021—2030年将以24.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药企入局这一赛道。
割裂的CGT赛道
不过,在经历了初期轰轰烈烈发展后,近年来CGT领域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这一割裂现象在2023年表现的更为明显。一方面,2023年,全球获批上市了6款CGT治疗药物,创下历史新高。不仅如此,这其中还包括多个获得突破的产品。
如全球首 个糖尿病细胞疗法Lantidra,于2023年6月29日获FDA批准,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这是一款同种异体的细胞治疗产品,由供体胰腺细胞制成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用于治疗无法通过糖尿病管理达到目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输注的同种异体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一些1型糖尿病患者中,这些输注的细胞可以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因此患者不再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首 个用于体外治疗的基因治疗药物Vyjuvek,用于治疗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Vyjuvek是一款现货型外用基因疗法,旨在为患者的皮肤细胞提供两个COL7A1基因的正常拷贝,生成功能性VII型胶原蛋白(COL7)蛋白,针对导致疾病的根本机制进行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基因疗法的获批斩获了多项“第一”,除了是首 个获FDA批准的外用基因疗法,也是首 款可重复给药的基因疗法。它同时为DEB患者带来了首 款获批基因疗法。
另外,今年12月8日,首 个基因编辑药物Casgevy获FDA批准,它是由CRISPR与Vertex共同研发的全球首 款Crispr/Cas9基因疗法药物,适应症为镰刀状细胞贫血病(SCD)。值得一提的是,其另一适应症——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TDT)的PDUFA日期为2024年3月30日。
除了这些突破性进展外,本土药企也有两款CAR-T产品获批上市:6月30日,驯鹿生物和信达生物开发的全人源靶向BCMA CAR-T细胞治疗药物伊基奥仑赛注射液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成人患者。11月8日,合源生物的CAR-T产品纳基奥仑赛注射液上市申请获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
2023年可以说是CGT领域的收获之年。不过,在另一面,则是充斥着砍管线、裁员、解散和破产。如作为CGT领域的龙头GSK,明确终止了在CGT方向的研发投入,连续退掉三款TCR疗法;赛诺菲、诺华退货镰状细胞病疗法;药明康德临港CGT生产基地裁员。CGT明星企业Editas、Beam、CRISPR Therapeutics等在今年进行了至少一次裁员。尽管如此,今年以来,国内CGT领域投融资热度依旧不减。
CGT行业融资逻辑
据公开数据统计,2023年国内CGT领域有超50家企业获得累计近90亿元的投融资,其中约20家CGT企业获得超亿元人民币融资,我们选取其中四家,看一下其发展的底层逻辑。
纽福斯是国内专注于眼科疾病的基因治疗行业领先企业,今年8月,其完成了近7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其核心产品NR082,旨在治疗ND4突变引起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ND4-LHON),已被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授予孤儿药称号(ODD),是首 个同时获得中国NMPA及美国FDA授予的临床试验IND许可的中国籍基因治疗新药。目前已完成中国III期临床试验所有患者入组给药,并在美国启动多个临床研究中心。公司第二款美国ODD新药NFS-02已同时在中美获得IND许可,正在开展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
驯鹿生物是一家致力于细胞创新药物开发的生物制药公司,今年1月,公司宣布完成近5亿元人民币C1轮融资。在细胞治疗领域,驯鹿生物后发先至,今年6月,其针对R/R MM的伊基仑赛注射液上市,是国内首 款获批的靶向BCMA的自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产品。
除R/R MM外,伊基奥仑赛新增扩展适应症——抗体介导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研究也进入临床I期阶段。
沙砾生物于今年9月宣布完成4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用于支持公司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管线的开发,包括GT101的关键临床试验以及多项下一代基因编辑型TIL管线的开发。
本导基因于今年6月宣布完成超2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其提交的针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基质型角膜炎治疗的BD111眼用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已获CDE默示许可。BD111是继Editas与Intellia的体内基因编辑治疗管线之后,全球第3个进入IND和临床阶段的体内基因编辑治疗候选药物,也是全球首 个CRISPR抗病毒基因编辑药物,已于2022年获得FDA孤儿药资格批准。
另外本导基因拥有国际领先VLP mRNA递送平台(BDmRNA)和下一代慢病毒载体平台(BDlenti)。围绕着核心递送技术平台,布局了多条first-in-class的产品管线。
可以看出,这些获得超亿元融资的CGT公司,其管线进度和积极临床数据展现了公司的确定性,增加了市场对CGT的信心。因此产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不仅是药企最核心的竞争力、是药企长期发展的底层逻辑,也是二级市场的投资重点。
中国CGT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伴随近年来CGT行业相关支持与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以及CGT药物激增的市场需求,促进了中国CGT药物研发领域的蓬勃发展,中国CGT行业的领军企业也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涌现。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