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饥渴的MNC?答案或许是葛兰素史克(GSK)。
近日,映恩生物与GSK达成了一项ADC领域BD交易,映恩生物在投资者眼中早已是国外药企的ADC“批发工厂”的人设,BioNTech的“批量进货”已经充分体现了它的价值。
本次交易或许更加令人注意的,是GSK在肿瘤领域目前的布局。该MNC其实在对于肿瘤领域此前布局并不算非常超前又甚至可以说是“平庸”,而本次的BD交易着眼于一个靶点未公布的临床前分子,这是否可以看成是GSK在“自身竞争力不够强”的肿瘤领域端加注的信号?
可以预见的是,GSK大概率会继续加速来中国“进货”,其聚焦的方向,值得分析探讨。
01 映恩生物——BD优等生
从交易层面看,映恩生物在ADC领域的管线和平台对于MNC或者Biopharma来说有着非常不错的性价比,从机制上,完成的BD交易上以及疗效上都有着不错的印证。
在机制上,映恩生物搭建的平台所使用的payload为exatecan及其衍生物类型的毒素,可以看成在第一三共的dxd方向的改良,其payload包括P1003和P1021,后期使用的大概率为P1021。在dxd方向去改良的payload目前来看能够把疗效和安全性做到非常好的平衡,既有着不错的旁观者效应去杀伤细胞(exatecan及其衍生物类型脂溶性强,穿越细胞膜较为容易),毒性也没有PBD那么强。
基于此,映恩生物与BioNTech、百济神州、Adcendo不断发生BD于技术合作交易,根据其递交港交所的招股书显示,它在IPO之前的交易总金额已经超过40亿美元。
此外,BD交易在首付款deal之后顺利与否,需要看的是后期外国药企对BD管线的重视程度以及是否考虑继续扩大合作。从这个角度去看,映恩生物无疑是国内biotech的“高分玩家”。
Adcendo方面,两方第一次订立合作协议是在2023年1月,那时签订了技术许可协议。根据协议条款,Adcendo将获得映恩生物独创的DITAC平台的技术许可,用于其治疗间叶组织肿瘤的uPARAP ADC项目。在之后的5月,二者合作扩大,根据协议,Adcendo有机会提名两个新的ADC靶点。再到今年11月底,合作再次深化:二者行使了战略许可协议中的选择权,进一步扩大战略合作,借助映恩生物创新ADC平台技术为Adcendo开发更多ADC药品。
(图片来源:Adcendo官网)
而BioNTech与映恩生物的合作也是业内的一桩美谈。站在双方合作的角度,二者关于目前三条管线的交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二者第一次签订合作协议是在2023年4月,BD了DB-1303和DB-1311两款分子,之后在2023年8月,才BD第三条管线DB-1305,第二次BD可以说明BioNTech对家公司官网技术的信任程度。站在BioNTech的角度,其在今年的研发日中对映恩生物的ADC有着非常大篇幅的描述——关于未来与PM8002联用的愿景。
(图片来源:BioNTech官网PPT)
映恩生物与百济神州的合作则是在2023年12月份公布的,目前可以猜测还只是研发平台之间的合作,并没有具体的管线出来。
GSK选择和映恩生物合作,并不是没有缘由,这家优质的ADC biotech,已经成为了外国药企ADC管线引进和平台合作的优先对象。
02 GSK——实体瘤领域的现在
站在今天的眼光去看GSK在肿瘤领域尤其是实体瘤领域的布局,总会觉得没有那么惊艳和出彩——让人眼前一亮的管线很少。
其实和大部分的MNC类似,GSK在实体瘤领域有着核心单品Jemperli在作为主干去存在——Jemperli同样是一款PD-1单抗,该药获批时间作为PD-1单抗不算早:2021年FDA才加速批准,2023年全年Jemperli销售额为1.41亿英镑(今天的汇率换算为1.79亿美元),科睿唯安预测到2029年销售额将达到7.76亿美元。对于PD-1单抗,GSK和它的单品Jemperli并没有抢到该类单品放量“跑 马占地”的黄金时期。
除了该PD-1单抗之外,GSK在实体瘤领域的其它管线也乏善可陈。根据其9月底公布的管线进展来看,其实体瘤领域的开发方向主要在免疫疗法的其它单抗阶段,在II期以上的临床中,TIGHT单抗是令人重视,NSCLC适应症上的联用疗法已经进入了III期临床。不过TIGHT单抗众所周知,罗氏的TIGHT单抗在NSCLC失败为该靶点单抗的开发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个靶点本身是个不错的靶点,但目前来看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TSR-022则是TIM-3单抗,该单抗的火热也是三四年前的事情,现在的眼光去看也不算非常前沿。
(图片来源:GSK三季度末pipeline下载)
目前GSK手上有众多的免疫疗法单抗,那么目前GSK会如何做呢?与ADC联用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战略方向。而其中变革的关键一步,则是引进瀚森的ADC:2023年10月20日和12月20日,两个月内翰森制药与GSK就翰森旗下两款临床阶段ADC(分别靶向B7-H3和B7-H4)药物达成合作,合计首付款高达1.7亿美元。
从目前来看,B7-H3 ADC的进度推进是非常成功的。今年的WCLC大会上,瀚森的B7-H3 ADC——HS20093在SCLC上展现了不俗的疗效:在Ia期的临床试验中,53名患者可评估疗效。在8.0 mg/kg剂量组(31名患者)中,ORR达到了61.3%;在10.0 mg/kg剂量组(22名患者)中,ORR达到了50.0%。在mPFS方面,8mg/kg剂量组mPFS为5.9个月,10mg/kg剂量组的mPFS为7.3个月。
引进的瀚森B7-H3 ADC是较为明智的选择,其不仅获得了中美联合在SCLC上的突破性疗法认定,且已经开展了两项针对SCLC的III期临床;此外,该靶点能够拓展的适应症远远不止是SCLC,映恩目前的同靶点ADC已经的IIa期临床受试者招募包括非小细胞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肝细胞癌,小细胞肺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而引进的B7-H4 ADC——HS-20089则主要针对妇科癌症,从目前临床数据来看,未来大概率主打的适应症是三阴性乳腺癌。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Sting激动剂型的ADC——XMT2056,该条管线则较为坎坷,2023年3月,其I期临床试验出现治疗相关的致命级严重不良事件,一度陷入临床暂停的困境。
目前能给较为稳定预期的,也只有瀚森的B7-H3管线。但对于GSK这样一家大型MNC来说,这样单薄的布局未免上太过“寒碜”,因此,接下来大概率是继续进行BD。而接下来的动作预测,才是更加值得重点关注的。
03 GSK——实体瘤领域的未来
根据GSK自身关于肿瘤领域的PPT披露,目前早期的潜力管线中,值得关注的是差异化的能与Jemperli联用的免疫疗法,以及在ADC上寻找潜在的机会去投资。
(图片来源:GSK官网PPT)
在前者上,GSK已经有了较多的布局,即TIGHT单抗、TIM3单抗等。而目前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后者:GSK目前在ADC上仅布局两条管线看起来是并不足的,在未来的一到两年之内,来中国进行继续“扫货”的可能性较大。
从过往的横向时间轴来看,GSK是在2022年开始进行ADC方向的BD布局的,首先BD的是Mersana的XMT2056,但该款ADC如上文所说,在临床I期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这才在去年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国,连续BD了两条瀚森的管线,未来继续来“进货”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图片来源:凯莱英药闻)
从当下的维度来看,GSK与映恩生物交易的ADC是一款临床前连靶点都还没披露的ADC——DB-1324,主要针对的是胃癌和肠癌的消化道癌种。而目前GSK已经BD的瀚森ADC目前确定性强的适应症为SCLC和三阴性乳腺癌。
而国内的ADC药物格局来看,映恩生物目前的ADC资产来看,大中华区之外的权益被BD了非常之多。当然,并不排除冲线BioNTech当时的情况——“回头客”进行二次交易的情况。但是适当寻找国内目前ADC平台出众的公司,寻找还没有BD的管线,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宜联生物或许是一家不错的选择。它同样有着数量众多的BD交易为其ADC研发的质量进行背书,近期再鼎的DLL3 ADC临床I期惊艳众人,该款ADC就是与宜联的手笔。目前宜联生物手里比较有可能BD的ADC是靶向NaPi2b靶点的YL205。
NaPi2b这个靶点也是个坎坷的靶点,罗氏和Mersana的同靶点药物在卵巢癌适应症上均遭受了沉重打击,目前TUB-040是该靶点上进展较快的药物。不过刻舟求剑并不好,因为罗氏名为LIFA的ADC的payload为MMAE,旁观者效应并不如dxd类型的payload,而宜联生物的平台payload同样是基于dxd的改良款。
目前,该靶点的临床I/II期试验已经启动,如果I期试验做出了较好的结果,那么BD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此外,不排除GSK在中国BD一款AK112、PM8002类型的双抗,毕竟其PD-1单抗Jemperli上市已经时间很晚,没有吃上PD-1市场的红利,现今开始布局双抗领域,想吃到PD-1/VEGF双抗的红利并不难。接下来就看是海外收购公司,还是直接来国内进行双抗的BD了。
结语:
GSK在ADC上布局的决心已经在其自身的PPT中得到了展现,未来大概率还是来中国进行扫货,而究竟是映恩生物的另一条管线,还是宜联生物目前的YL205,亦或是其它家的ADC、双抗管线,都值得投资者们跟踪关注,就看下一个“幸运儿”是谁了。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