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银河娱乐网站网址大全 资讯 银河娱乐网页版老虎机 药由心声 | 桑迪亚医药科技李建昌:我喜欢人生充满挑战

银河娱乐网页版老虎机 药由心声 | 桑迪亚医药科技李建昌:我喜欢人生充满挑战

作者:医保商会 来源:转载
2020-09-03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 CPhI China 展商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责任公司(E2E75)CEO——李建昌博士来为我们分享他的《制药往事》。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 CPhI China 展商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责任公司(E2E75)CEO——李建昌博士来为我们分享他的《制药往事》。

李建昌博士

       从在美国军工厂研究高能炸 药的技术人员,到2000年进入尚未被辉瑞并购的惠氏从事新药研发,再到2012年回国加入医药CRO公司桑迪亚,做到主掌公司业务的首席执行官。李建昌一路走来,他发现科学家和企业家成功的本质是一样的,都需要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一路披荆斩棘,在不断克服挑战与困难中,逐步填满自己的好奇心。

       但科学家和企业家又是不同的。

       做科学家,大部分时间里,面对的是具有固有规律的物质,“往往一个人闷着想,反应瓶里有没有副反应发生?有没有产生分解产物?作用机理是什么?与人的沟通交流少,但自我研究和思考多,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孤独、保守的性格。”

做科学家

       而对于企业家而言,面对的主要是人,在对人的管理与沟通中,需要的是情商。“有时候,在商业上的成功,需要有‘忽悠’的能力。”李建昌表述中的所谓“忽悠”,就是充分表达自己,并获得外界充分认同后的感召力。

       不过,现阶段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当下中国医药产业创新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结构升级,创新主线凸显,国际市场接轨,所有的这些变化,都使得兼具科学家和企业家双重特质的医药产业从业者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和价值。

       而这正是李建昌从业以来的深切感悟,也是他正在努力的方向。

       从军工到医药

       从1991年李建昌在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开始算起,2020年是他工作的第29个年头。不过他与医药产业真正结缘从事创新药的研发,则是在2000年加入美国惠氏后。

       李建昌是“文革”后最早几批的大学生,那时候物质生活清苦,但对于正在渴求知识的年轻人而言,最需要弥补的是**世界的满足。李建昌回忆到,由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他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也正是得益于这些学习,他很早就意识到,“物理是世界运行的规律,但不管生物也好还是宇宙也罢,世界物质的构成都是基于化学,化学是一切物质的基础。”这些认知,让李建昌最终选择化学作为其考入武汉大学后的所学专业。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李建昌也这样认为。他觉得成为一名科学家,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世界充满好奇。

       大学毕业后,李建昌考入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读研,随后在1987年申请获得英国兰开夏大学奖学金,赴英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选择化学专业是李建昌对世界的好奇心使然,而之后的大学、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都是在一步步地满足他的好奇心。那种讲起自己曾主持或者参与过的科研项目的神采飞扬,透着李建昌的热爱。“做研究的基本素质是要热爱,不爱不会做得好。没有可能拿着棍子打出一个科学家,尤其是做的特别好的科学家”。

       从事博士后研究时,李建昌主要关注在“超级炸 药”, 立方烷衍生物的合成和工艺研究。讲述这段经历时,他会绘声绘色地讲述立方烷的高能特征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效能,“就像巡 航 导 弹,如果把燃料从燃油换成立方烷的衍生物而形成高能燃料,不用改变导 弹结构和燃料箱尺寸,航程就可以延长30%左右。”

       众所周知,科研攻关要与时间赛跑,所以博士后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非常大。一般来说每星期至少工作六天,有的时候星期天也要去做实验。但李建昌却觉得非常满足,“那段时间学习了很多东西”。博士后出站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国陆军皮卡汀尼军工研发中心继续从事“超级炸 药”的研究,期间还参与到无铅子 弹底 火的相关研究。在讲述枪支的运作原理时,他俨然已经化身成一位非常娴熟的“军迷”。

“军迷”

       事实上,李建昌与医药结缘是也是源自他对科学研究执着和对自然的“好奇心”。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华人身份,在美国从事军工研究很难有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于是在1998年,他离开了皮卡汀尼军工研发中心进入德国汉高,由高能材料的军用研究转向民用日用化工产品研究。然而,90年代的国际大型化工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分化重组。众多的国际综合性化工企业都将其基础化学制品业务和医药业务进行剥离,并加大了对于药物研发投入力度。德国汉高也在1999年开始将其公司业务进行拆分,成立基础化工产品的子公司,并命名为科宁化工,削减研发投入,计划打包出售。面对全球化工行业的深刻变革,李建昌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进入以研发为主、且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医药行业。

       2000年,李建昌离开汉高加入了惠氏,正式进入医药行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药研发的工作中。在惠氏,李建昌从事了多种疾病的医药研发,包括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消化道疾病;以及COPD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其中有四个药物进入了临床开发研究阶段。这一干就是10年。直到辉瑞以680亿美元收购了惠氏,按照当时的收购要约,公司可以为员工提供最高达两年的薪资的遣散费,李建昌也利用这段时间开始寻找回国发展的机会。

       医药研发最好的时代

       2010年,李建昌是带着创业的念头回国的。

       在惠氏时,他已经做到了主任科学家,带领一个科研小组从事创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众所周知,大公司有其固有的工作节奏和方式,经过一两年的熟悉与摸索后,李建昌对其本职工作已经得心应手。出于渴望挑战和对科技的兴趣,他在工作之余发展了一项业余爱好:修车。“我能把车里的发动机拆下来,修好了再装上。不止给自己修,还给身边所有的亲朋好友们修。我读的关于修车的书,装了满满一大箱子。”

       现在想来,李建昌觉得那时候修车纯粹是闲不住的个性。这也是他2010年回国,希望通过创业,换一种活法的内在原因。

       创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2010年的中国医药产业显然这三点都不具备。彼时的政策环境、资本环境对在中国做创新药掣肘重重。药品临床试验和注册上市审评审批过慢,似乎看不到情况缓解的可能性;临床试验数据与流程不规范,且积弊已久;投资机构更不看好创新药投资,那时候在投资机构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创新药投资是个填不满的坑”。

       这是李建昌当年所看到的中国医药产业的情况,也是他最终选择放弃创业,作为技术管理人员加入CRO行业的原因。“当时做新药研发回国,一般有三种选择,创业,或者进入本土企业继续做研发,要么就进入到新兴行业—CRO行业。”2010年中国CRO行业刚刚起步不久,大部分都是海归科学家创办,李建昌觉得在这个行业受到的公司文化冲突可能相对会弱一些。

       CRO行业伴随着中国医药创新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2015年药审改革后,CRO行业也经历从粗放到核心竞争力塑造的转型,合规和真正有技术实力的公司脱颖而出。李建昌经历了中国CRO行业从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历程,也在这一历程中,逐步自我充实与成就。

       2012年加入桑迪亚后,他的职位一路提升,从技术管理人员到首席技术官再到首席执行官。

桑迪亚参加2019 CPhI China

       (桑迪亚参加2019 CPhI China )

       李建昌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得益于中国医药产业对创新研发的鼓励。众多海归科学家带着好的“Idea”回国创业,在创业初期,CRO企业可以协助创业者,从实验室到临床,一步步地实现从想法到产品的实践与落地。而在这个过程中,CRO企业也随之逐步壮大成熟。

       当然,必须承认,“水大鱼大”。人的成长不可能脱离所处的客观环境,但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环境中,却能够取得不同的成绩,这就与人本身的特质密切相关。喜欢挑战,并且直面挑战,是李建昌身上最明显的特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建昌近30年的工作,经历了两次跨界。一次是从高能材料的研究,跨界到药物创新研发;一次是从专注科学研究的科学家,跨界到负责公司总体运行的高级职业经理人。虽然科学家仍然是其职业底色,但具有了更多的商业意味。

       每次跨界的背后所遇到的就是补充知识盲点的挑战。“一步一步走过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包括现在我做CEO,去参加企业管理培训,到今天我还在学。因为人的一生当中很难预料会是怎么样一个路径,特别是你一直在往上走,一直进步的情况下,一定要准备好学新东西。”

       李建昌经常会告诉从事研发的年轻人,要保持对新知识的探求和面对挑战的坦然。这就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人,为什么几年后有人升职,有人还在原地踏步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做医药研发,虽然针对于具体研究项目和研究方向的知识,需要专业、精深,成为所谓的专才。但又要有所不同,在“专”的基础上,也要尽力做到“博”,“知识面一定要宽,因为懂得越多,你就会真正和别人不一样了”。

研发

       比如,若是从事化学工艺开发或者是制剂工艺的开发相关工作,那就需要了解并补充一些药品审评、审批相关以及临床试验相关的知识;从事药物化学的人员,一定要尽量多地了解生物学、医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等与其相关的专业。因此,“本专业一定要做好,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比别人懂得更多,公司才会放心把重要的岗位交给你”。“可能有些人不太习惯这样的生活,觉得太累”,但李建昌认为,“累是短暂的,长期来看是非常有乐趣的。每当换一个新的领域,都会觉得热情满满。”

       所有人都是在不断克服挑战中成长学习的,科学家也不例外。人并不是生而伟大,卓越之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不管顺境逆境,都能饱满激情地勇于向前。中国医药人正在经历最好的年代,机会就在那里,直面挑战,集聚智慧,成功就在前方。

李建昌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黑ICP备320632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