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是先天性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包括多种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调查研究表明,风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病、多发病之一,目前尚无理想的根治药物。西医多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主要通过抗炎、镇痛和免疫抑制作用来减轻炎症反应。但风湿病缠绵难愈,且长期服用上述药物会对人体重要的组织和脏器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中医药在治疗风湿病方面历史悠久、靶点多样、不良反应率低。如《伤寒杂病论》就较早地论述了风湿病的辨证治疗方法;《金匮要略》有历节病专篇,也有湿病、血痹等治疗方剂,其中以中药外用膏剂最多。
查阅CFDA国产药品数据库可知,治疗风湿病的中药外用膏剂共有121个品种,约占中药膏剂品种总数的38.41%;批准文号480个,约占中药膏剂批准文号总数54.1%。其中多家企业生产的品种有53个,独家企业生产品种共68个。这121个品种中已有12个收载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其中包括2种膏药和10种橡胶贴(原橡胶膏剂)。121个品种中剂型以贴膏剂为主(约占62.81%),膏药次之,软膏剂最少(约占6.61%)。480个批准文号中软膏剂约占2.92%,膏药占16.25%,贴膏剂约占80.83%。
膏药常采用的规格为"X g/贴",贴膏剂的规格为"X cm×X cm/贴",但也有特殊情况,例如精制狗皮膏的规格是"含膏量ⅹg/贴"。软膏剂的规格一般是"X g/支",而止痛透骨膏和三香化瘀膏的规格与一般软膏剂规格相比而言,则较为特殊("X g/贴")。经查阅相关中药外用膏剂使用说明书可知,目前,有39个品种无明确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仅注明贴敷患处;37个品种明确给药方法但无明确给药剂量与给药疗程;37个品种注明了给药方法和给药剂量,但无明确给药疗程;仅有8个品种明确给药方法、给药剂量与疗程。不同剂型的中药外用膏剂在使用之前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如膏药(追风壮骨膏、祛风湿膏、风湿镇痛膏、东方活血膏等)使用前需加温软化,需对患处用生姜或白酒处理。中药外用膏剂(豹骨追风膏、金不换膏、狗皮膏、方筋骨膏、香荷止软膏等)可按照穴位进行贴敷,穴位贴敷疗法既有药物本身的作用,亦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而且这些功效之间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互补充,可起到整体叠加,从而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用于风湿病治疗的中药外用膏剂属中医"内病外治"疗法范畴,近年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制剂新技术、处方、成型工艺、药效学及安全性等方面。如微乳技术,具有粒径小、稳定性较高、可高度分散溶质等特点,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透皮给药载体的微乳分散剂。中药外用膏剂的处方研究多集中于基质、促渗技术及裱衬材料方面。如运用铁粉的氧化还原反应,将优选处方得到的贴膏与自然发热裱衬材料联合使用,制得具有产热性好、透气性好、保湿性好等优点的中药外用凝胶贴膏。另外,以毒攻毒也是传统中医学中一条重要法则,在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中,正确应用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在具体应用时,由于有毒 药物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往往比较接近,所以常通过大鼠长期皮肤**实验,并检测其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确定其最适剂量。
风湿病多为自身免疫相关的难治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还没有特效或根治方法。西医治疗风湿病多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消炎镇痛、糖皮质类激素控制病情、免疫抑制剂延缓或阻止病情的发展,但此三类药物均有明显的副作用,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而中药外用膏剂具有疗效确切、药性稳定、毒副作用低等特点,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日益频繁,但在研究与应用过程中依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新型制剂的缺乏,规格描述、剂型分类未标准化,缺乏系统性和较深层次的促透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标准研究亟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樊建, 沈莹, 赵娟萍,等. 用于风湿病治疗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 安瑞娟.中药熏蒸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4):180.
作者简介:小泥沙,食品科技工作者,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硕士,现就职于国内某大型药物研发公司,从事营养食品的开发与研究。
点击下图,预登记观展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