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肿瘤防治史上,创新从来不是新概念,但却源源不断地带来新希望。从80年代的循证医学到90年代的转化医学,再到2010年代的精准医学,如今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冲击下,智慧医学已然到来。
2019年9月18—22日,第22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9年CSCO学术年在厦门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创新精准研究 探索智慧医疗”。
药闻速递:2019CSCO报告重磅抗癌药研发进展一览
2018年,CSCO大会首次推出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数据专场,取得良好反响。2019年,csco扩增内容,来自更多的各癌肿领域知名的、经验丰富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者(PI)更是展现了更多在我国自主原创研究的技术及药物成果。
重磅解读:后免疫治疗的发展瓶颈及发展前景
最火的依然是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的金刚钻:免疫治疗前沿部分内容涵盖当前众多热点,例如获批免疫治疗适应证最多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获批最多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的尿路上皮癌、免疫联合治疗、个体化免疫治疗以及胃肠肿瘤免疫治疗、CAR-T、TCR-T等细胞治疗。
目前中国市场上PD-1药品及其企业主要有5家:BMS旗下Opdivo(欧狄沃)、默沙东的Keytruda(可瑞达),和国产的君实生物(拓益)以及信达生物(达伯舒),恒瑞的(艾瑞卡),各家疗效主要集中在将晚期黑色素瘤、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等癌症的生存率提高了数倍,其中——
晚期黑色素瘤的五年生存率从15%左右,提高到35%;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从5%左右提高到15%......
免疫治疗的发展瓶颈:随着多款免疫治疗药物的上市,医生们更加关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患者选择、疗效评估、毒副反应全程管理等众多实际问题。
在解放军第九六零医院王宝成教授看来:“免疫治疗已经进入了后免疫治疗时代,涉及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的特殊反应、重启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后的耐药以及联合治疗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增加免疫治疗的疗效和提高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对此,中国工程院士、山东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总结到,目前免疫治疗主要存在三大瓶颈——
1、如何选择标志物以精准预测疗效和损伤;
2、如何提高免疫疗效和实现1+1≥2的效果;
3、如何克服免疫治疗耐药的临床棘手问题。
其中就免疫治疗的**管理而言,需要针对中国人群的特殊反应进行量体裁衣,要强调全程管理,包括筛选、诊断、治疗、监测和**处理后的免疫治疗再挑战。因此,临床中的重点是要做到精准免疫治疗,目的是使优势人群的获益达到化。
免疫治疗的耐药与类型——
免疫治疗的发展前景:“自古到今来说多种疾病的治愈的手段是免疫治疗”,于金明院士强调,免疫治疗发展前景光明辽阔但道路曲折,需要在大热的环境下冷静的思考。
智慧医疗——基因检测与全病程管理闪耀csco
“大数据人工智能这场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变革正在全世界各个角落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医疗将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进行临床诊疗,更高效地开展科学研究,更合理地实施管理决策。目前,人工智能结合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已经开始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如何更好地让肿瘤学尽快地融入这场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科学和充分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助力临床医生更高效和精准地开展医疗工作,造福患者,是需要我们临床肿瘤学工作者共同探讨和学习的一门新课题。”——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叔逵教授
三年前,csco开始布局智慧医疗,今年更是首次将“探索智慧医疗”升级为大会主题,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挖掘肿瘤领域的大数据的重要价值,而这,也成为今年大会的重头戏。
据悉,未来五年,在CSCO大会和一系列学术活动中,都会突出智慧医疗,藉此希望能够鼓励临床医生去认真学习和主动应用,要通过人工智能挖掘肿瘤领域的大数据的重要价值,来辅助医疗发展、普惠广大患者,不断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努力践行建设“健康中国”。
CSCO 是中国肿瘤领域迅速崛起的缩影,新浪医药将持续见证中国肿瘤领域的发展崛起,也期待更多的精彩和辉煌!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物快速增长,专家学者们也从曾经参与全球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到主导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