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类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速度超过其他病原体感染率,念珠菌感染在真菌感染中居首位。在健康人群口腔中念珠菌占菌群中的20-50%,其中白色念珠菌常常寄生在口腔、皮肤、呼吸道、肠道和生殖道的共生菌,是人体念珠菌中最常见的的条件致病性真菌。
随着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广泛使用及免疫功能降低患者、肿瘤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增加,白色念珠菌的感染日益增多。白色念珠菌病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高达68-90%,并且对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比例,这些使临床上抗白色念珠菌感染治疗越发的困难。两性霉素B是多烯类抗真菌药物,通过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作用,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如钾离子、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外漏,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抑制其生长,目前是治疗各种全身或深部真菌病的首选药物,但其对细胞膜的选择性差,大剂量使用造成严重的肝肾**和输注相关**,如静脉炎、寒战、发热、消化道症状等毒副作用。
随着医学的发展,维生素D3除调节钙磷代谢外的其他方面的作用,如调节血压、血糖、神经保护、免疫等,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已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3在肺部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D3的免疫作用包括增加抗菌肽的活性,减少趋化因子的产生,抑制树突细胞激活,影响T细胞的活化。缺乏维生素D3会导致骨质疏松、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等发病率升高。其对抗真菌的作用也被发现,
最近阿尔及利亚的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维生素D3可以有效的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抑菌范围为12.5mm,37℃下培养48小时后进行测定,抑菌浓度是1.58±0.0764μg/ml(小于4)。维生素D3抗真菌的机制可能是因为其作为一种类固醇衍生物,具有富含麦角固醇的真菌细胞膜的直接生物活性作用,维生素D3的强大的脂溶性功能改变了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发挥药理作用。他的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3可能是对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新药物,但其具体机制仍然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
如维生素D3还可能通过免疫作用机制对抗真菌感染,之前有报道过维生素D受体在人角膜上皮细胞中表达,且真菌刺激可经由 TLR2/1复合体-维生素D受体途径使其表达量上调。维生素D3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可以抑制TLR2、TLR4和Dectin-1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增加保护性因子的释放,从而起到保护角膜上皮的作用。维生素D3价格低,副作用小,协同对抗白色念珠菌感染将使病人受益良多。
作者简介:大睿,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临床医生,研究方向:镇痛镇静药物的临床应用,脏器保护作用机制及影响。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