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第一财经公众号发布消息《重磅!上海研发新冠人源细胞**,科学家已亲试第一针》,称某科学家用自己身体试验**,注射了自己研发**的第一针。在我的印象里,这至少是最近媒体报道的第三起以身试药事件。
第一起是口服新冠**,吃了四倍量的科学家表示很安全。至于有无效果,不知道,毕竟给自己用药是一回事,不戴口罩进疫情区是另一回事。
第二起是谣传陈院士给自己打针,已被证实是谣言。但这件事不会影响我对陈院士的尊敬,毕竟人在一线忙救治,而且报道系媒体误读。
第三起就是3月8日这单了,前两次我没说话。
这一次我鼓起勇气劝两句,"科学面前,少打悲情牌!"
一、科学试验,并不是以身试药才能说明安全
动物试验,是任何药品研发的初步基础。在经历过动物试验后,人体试验未必就一定安全,但至少可以排除掉大部分风险。人体试验一期临床,检测的就是安全性。如果科学家把自己以身试药作为临床试验,对不起,这是不允许的。首先,你样本数量不够,一个不能说明问题。其次,你作为研发者,更多的是一种旁观分析的角度来看,而不应该是动不动把药往自己身上扎。临床试验,不是电影里的给自己来一针那么简单,而且目前也根本不需要科学家自己来试验。再者,现在的情况还轮不到研发者拿自己做实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针扎下去,万一科学家病倒了,这是国家的损失。当然,我并不是说普通试药人就应该一针扎躺下,如果真的这样,那么这个临床前期的工作完全丧失了意义。
二、安全不代表有效
安全是一个药物的使用基础,有效才是一个药物存在的价值。敢给自己扎针,说明安全性有保障,但谈有效性,为时过早。生理盐水,我也敢扎。但有效吗?
以身试药,确实可以令网友泪流满面,无意中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悲情英雄的角色。但科学是理性的,哭完之后,会问你"数据在哪里?动物试验有阳性反应吗?临床申报了吗?批了吗?伦理通过了吗?"
在这些问题没有答好之前,先立人设,是娱乐圈的做法,和医药界不应该产生任何半毛钱的关系。电影里以身试药,那是艺术手法,而且也是特定背景。动不动的让以身试药感动得天地变色,是不正常的。作为一个媒体,要有一点专业眼光,而非只看热点眼光。不然眼光后面就是读者的耳光,"又是骗流量的!"
我们知道**相当于人脸识别抓捕,能起到张学友演唱会的作用,来一个抓一个,精准实施。作为报道里说的DNA**,也有诸多优势。比如常温下非常稳定,不会需要低温冷链。这对于基层医院或者医疗机构而言,非常实用。此外,根据**学理论,DNA**不仅可以预防,还可以用于治疗。这是常规的灭活**、减毒活**、重组载体活**所不具有的。但无论怎么样,一个科学规范的流程是一切的基础。
这个时间,更不应该抛弃规范制度,尤其不要打悲情英雄的感情牌。不然后面以身试药的新闻会不断涌现,一个严格的研发制度也就沦为笑柄。我并非是针对以上科研人员,勇气可嘉,但也请避免沦为媒体的点火棒。对于各类想着博名望、蹭热点的、拉股票涨点的企业,我只能说,"收手吧,别骚了!"
后记:关于本次DNA**,又搜了下科研人员,发现之前曾发明出抗病毒喷剂,是的,预防新冠的。不清楚是否也已经自己用药,如果用过喷剂,那么与本次**的临床试验时间间隔是否过短?如果确实有效,那能证明到底哪种起效了吗?求科普。
点击下图进行CPhI & P-MEC China 2020观众预登记抽奖,奖品多多!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