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中山二院的消息很多,简单的表述一下,就是网传学生患癌,遭课题组踢出群,然后舆论发酵。具体的时间节点在下图,图源百度。
图源 百度
先从个人角度谈,网上很多人在讨论定向致癌的实现能力。在人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尝试中,已经有很成功的方法来诱导动物患病,比如发热症状动物模型,能通过化学药品、生物制剂和综合方法诱导。给家兔背部皮下注射2%的硝基苯酚溶液,半个小时家兔体温就会升高,最后达到比正常对照组体温高1.58摄氏度。而这两天的“毒地”热搜里提到的苯并芘,通过皮肤接触,能对应的诱导大鼠得多发性乳头瘤和癌,孤立的乳头瘤和癌。如果是皮下,则是诱导成局部纤维肉瘤。
图源 《人类生殖疾病动物模型》
感谢这些动物遭受的痛苦,我们很多治疗药物都是先通过动物实验,有效果后再给人实验。给动物定向致病,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而很多医疗机构网友对事件的评价中提到,很难对人体定向致癌。这种说法可谓严谨,很讲究数据支持,但同样的也把问题推向了阴谋论。毕竟我们只是在讨论是不是环境污染或者保护不到位或者相关性是不是成立,你这一谈人体定向致癌,直接变相的把问题转化为"是不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人体实验"。
作为已经生病的人来说,要尽力保留切下的肿瘤组织,而且要有公正能证实确实切下来的就是这一块。这是什么?这是物证。现阶段的水平不能证实的,未来未必不能。
也有人会提出来一个观点,如果是环境因素,那不应该都得同一种肿瘤才对吗?这个说法貌似很正确。但忽略了一个因素,样本数量。上面我们提到的动物模型诱导病变,发生率也是大于90%,而非百分百,身体反应不是简单的酸碱滴定,很难出现百分百。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控的饮食、体质、其他化学接触或者药物的干扰。以前我在高校实验室拿老鼠和大白兔做实验,如果你要用来做甲药物,那同一只兔子,至少在同一阶段,是不能再用来做乙药物的。更多的是一只兔子,就用来做一个实验,不交叉,避免干扰。同样的人体药物实验也有间隔半年的要求,怕的就是相互干扰。关在笼子里的动物要试验,除了使用样品药,其他都是和对照一样的处理方式,包括饮食、环境等等。
图源 知乎
而这次事件中的几个人,如果接触了诱导,我是说如果,那他们的饮食情况、阶段内个体用药情况等等,肯定也是不同的,所以不排除同一诱导物却最终发展成不同肿瘤。而且人数少,无法统计主流的患病方向。这里纯学术探讨,并非有罪推定。
所以肿瘤组织务必保存好,另一个就是通过实验室发表的论文,来明确实验室到底用过哪些试剂,然后一一排查职业接触会有哪些风险。为啥不是去实验室统计试剂种类?可能很难进。而且论文属于公示性的资料,便于作为证据。如果说实验室改嘴不承认,那就会陷入论文造假的境地。
再从实验室角度看,出现问题后,不应该把人员先踢出去。这点不合规矩,一旦你做了不合人情的事,从态度上就失民心,让其他组员有忌惮。
第二,为了保证其他人的健康,要迅速对所有同一实验室人员健康查体,明确有无得癌症或者其他问题。此外。对于可能用到诱导物的岗位,最好入职前做好肿瘤筛查,离职时再做一个。当然很多病种,具有滞后性,离职时也未必能查出来,至少这个态度,比较严谨了。我曾经有个工作,会理论上会接触到含有艾滋病毒的样本。入职时做了单独的艾滋病毒抗体检测,离职时又做了次艾滋病毒抗体检测,我们也知道艾滋病毒感染,会有个窗口期,也就是说万一离职前感染,也未必能测出来。但到了这一步,已经在程序上做到了最安全。对员工负责,也对药企负责,避免了一些纠纷。
第三,一旦有出现类似情况,实验室要做的是保全现场。这个阶段为了避嫌,要申请高级别的第三方介入调查,各种装修或者拆迁要暂停,否则很容易会被外界认定"销毁证据"。
图源 微博
很多事情都是在一次次事故中被完善的,就像在药企里所有的设备,必须有设备状态牌,一般包括"运行、待机、故障"等标识,怕的就是其他人认定没有人用而误操作。而且所有的溶试液等等,必须有名称配制日期等等标识,一方面防止混淆,另一方面保证安全。毕竟一烧杯硫酸如果被当成废液缸,随便一点水都能让附近的人身上出个伤疤。尤其是那种一个科室分白班夜班的,两批人,如果前期的沟通没做好,是会出事故的。硫酸这种属于能快速察觉到,还有一些外人只能嗅到淡淡的气味,时间久了则会慢性中毒。累积效应,是非常可怕的。
甚至于环境中就有污染源,我们做电泳时,用到一个原料叫溴化乙锭,会引起基因突变。当时用的是扫描仪对含有溴化乙锭的胶进行拍照,所以需要操作电脑,实验室里规定是操作电脑,必须摘下手套,以避免污染键盘和鼠标。有一次一个师姐戴着手套操作电脑,正好被老师看到,整个操作过程老师没吭声,怕影响她操作。等结束后,老师直接说"键盘和鼠标,你给实验室买套新的吧,你戴手套操作了。"师姐表示手套是新换的,而老师则表示"如果是新换的手套,那正好你可以把替换下来的鼠标键盘拿回家用,反正你再给买个新的"。后面大家都特注意,毕竟你一次一点点污染,我一次一点点污染,后面大家都是受害者。制度的实施,比依赖个体的素质更为有效。
要杜绝有意的破坏,也要预防无意的损害,危化试剂都有保管制度和设备。但当使用时,很多事是无法卡死的,尤其是滴落等污染,也要重视起来。我们要积极推动完善流程和设备防护,一方面为了自己的清白,一方面也为了实验人员的健康。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