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 药企 出海方式正在发生改变。近日,嘉和生物发布公告,与TRC 2004公司签订许可协议及股权协议。根据许可协议,嘉和生物已同意(其中包括)授予TRC 2004全球独家许可(不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以开发、使用、制造、商业化及以其他方式利用GB261。TRC 2004将向嘉和生物支付“数量可观的股权、数千万美元预付款、4.43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个位数至双位数比例的销售分成”。
值得注意的是,TRC 2004是由嘉和生物和两家美元基金Two River、Third Rock Ventures共同设立。那么,嘉和生物这一BD模式有什么好处?会成为国内药企BD的一种趋势吗?
GB261 有何特殊之处?
GB261是一种新型、差异化CD20/CD3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剂(TCE),具有超低的CD3结合亲和力和完整的Fc功能(ADCC和CDC)。此外,GB261的“非对称”设计减少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并提高了Fc效应的安全性。
目前,嘉和生物已在中国和澳洲成功完成GB261针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Ph1/2期多中心研究。临床结果:在剂量从3mg到100mg的疗效可评估的患者(n=22)中,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总有效率(ORR)为73%(16/22),完全有效率(CRR)为45.5%(10/22)。结果显示出富有前景的疗效和优越的安全性。
此次交易对于身处低谷的嘉和生物来说至关重要。嘉和生物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第一批创新药公司。成立之初,曾得到高瓴资本等明星机构的大力支持,然而由于创新不力,管线进展缓慢,内部管理不一致等原因,嘉和生物近年来股价大跌。
2023年,嘉和生物在总收益为零的情况下,研发开支高达5.64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嘉和生物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2年底的15.887亿元减少至11.655亿元。 为了生存下去,嘉和生物不得不裁员60%以上。
此次合作付款,对于嘉和生物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并进一步增强投资人的信心。合作消息公布后,嘉和生物的股价曾上涨近10%到1.33港元/股。
嘉和生物通过在海外成立新公司的BD模式,引起业内关注。事实上,国内还有几家药企已成功采用这一模式出海。
本土药企出海模式新探索
这种称为NewCo(New Company)的新模式正在走入业内视野。所谓“NewCo”,即将公司核心产品的海外权利授权给海外成立的新公司,同时引入海外基金,搭建国际化管理团队,以公司海外上市或被并购实现退出。
早在今年5月,恒瑞医药宣布,将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类创新药HRS-7535、HRS9531、HRS-472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
Hercules由贝恩资本生命科学基金联合Atlas Ventures、RTW、Lyra资本联合成立。恒瑞将以上产品组合以入股形式授予Hercules,将取得后者19.9%股权,和最高超60亿美元的相关付款等。
继恒瑞通过技术入股,与海外资本一起攒局以来,今年7月,康诺亚发布公告,将两款双抗新药CM512、CM536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Belenos Biosciences。
康诺亚将收取1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而一桥香港(康诺亚全资附属公司)将获得Belenos约30.01%的股权。在达成若干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后,康诺亚亦可收取最多1.70亿美元的额外付款。Belenos由医疗专业基金OrbiMed控股,持股比例50.26%。另外,康诺亚董事长陈博将加入Belenos的董事会。
NewCo会成为出海新趋势吗?
在国内,NewCo模式是一种创新的企业扩展方式,其通过引入海外股东完成资产收购,重组海外为主的团队,并积极进行海外数据的积累,有效提升了资产被跨国公司关注的概率,也为新公司注入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在当下融资依旧困难的环境中,这一模式通过吸引多元化的投资者加入,为新公司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同时也为原企业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退出路径,以及为其后续研发、临床试验等提供弹药。
而且原企业通常会保留一部分股权,这样既保证了与新公司的持续关联,又避免了一次性的简单买卖,使得双方能够在产品成功之后的共同成长中互惠互利。这些都为目前融资市场不乐观且研发支出高昂的国内 创新药 企提供了加速过冬的新路子。
主要参考资料:
1、嘉和生物官网
2、https://staticpacific.blob.core.windows.net/press-releases-attachments/2903339/HKEX-EPS_20240709_11280365_0.PDF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